需求导向视角下医养结合的推进机制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囯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2.1.1 需求 | 第19页 | 2.1.2 养老需求 | 第19-20页 | 2.1.3 需求导向 | 第20页 | 2.1.4 医养结合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1页 | 2.2.2 社会保障权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2.2.4 顾客导向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以需求为导向实施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 第24-33页 | 3.1 庞大的养老总量与整体性的医养需求 | 第24-28页 | 3.1.1 人口老龄化规模扩大 | 第24-25页 | 3.1.2 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构成 | 第25-27页 | 3.1.3 养老医疗需求的整体性 | 第27页 | 3.1.4 养老医疗服务提供的不可分割性 | 第27-28页 | 3.2 医养分离的养老服务现状 | 第28-29页 | 3.2.1 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式 | 第28-29页 | 3.2.2 医养分离的供给状态 | 第29页 | 3.3 医养分离产生的现实后果 | 第29-31页 | 3.3.1 老年人的需求难保障 | 第29-30页 | 3.3.2 老年人的权利难实现 | 第30页 | 3.3.3 社会资源的浪费 | 第30-31页 | 3.4 医养结合的意义 | 第31-33页 | 3.4.1 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 第31页 | 3.4.2 保障老年人权利的重要手段 | 第31-32页 | 3.4.3 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 第32-33页 | 第4章 需求导向视角下医养结合实施的困境 | 第33-40页 | 4.1 需求主体养老观念与认知困境 | 第33-35页 | 4.1.1 需求主体养老观念难转变 | 第33-34页 | 4.1.2 需求主体对医养结合的认知不足 | 第34-35页 | 4.2 供给主导的理念对需求主体的忽视 | 第35-36页 | 4.2.1 忽视老年人养老意愿 | 第35页 | 4.2.2 忽视需求主体经济上的可支付性 | 第35-36页 | 4.3 供给不足导致需求主体选择困境 | 第36-40页 | 4.3.1 供给不足 | 第36-38页 | 4.3.2 供需错位 | 第38页 | 4.3.3 资源整合不到位 | 第38-39页 | 4.3.4 医护人才缺乏 | 第39-40页 | 第5章 医养结合的国外经验借鉴 | 第40-46页 | 5.1 国外医养结合的实践 | 第40-44页 | 5.1.1 日本 | 第40-42页 | 5.1.2 德国 | 第42-44页 | 5.2 启示 | 第44-46页 | 5.2.1 需求主导的理念 | 第44页 | 5.2.2 需求评定标准化 | 第44-45页 | 5.2.3 需求保障法制化 | 第45页 | 5.2.4 服务提供层次化 | 第45-46页 | 第6章 需求导向视角下医养结合的推进机制 | 第46-54页 | 6.1 转变需求主体的养老观念与认知 | 第46-47页 | 6.1.1 加强需求主体养老观念的引导 | 第46页 | 6.1.2 加大医养结合的宣传力度,提高需求主体的认知度 | 第46-47页 | 6.2 立足需求导向的制度化保障机制 | 第47-49页 | 6.2.1 顶层设计突出需求导向 | 第47-48页 | 6.2.2 法制化保障养老需求 | 第48页 | 6.2.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需求主体可支付性 | 第48-49页 | 6.3 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机制 | 第49-54页 | 6.3.1 拓宽融资渠道,壮大供给能力 | 第49-50页 | 6.3.2 瞄准服务需求,精准提供服务 | 第50-52页 | 6.3.3 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供给效率 | 第52页 | 6.3.4 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服务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