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抗生素废水的污染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抗生素的定义 | 第10-12页 |
1.2.2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来源 | 第12-13页 |
1.2.3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 | 第13-14页 |
1.3 水环境中抗生素降解技术现状 | 第14-17页 |
1.3.1 生物降解技术 | 第14页 |
1.3.2 物理降解技术 | 第14-15页 |
1.3.3 高级氧化降解技术 | 第15-17页 |
1.4 TiO_2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页 |
2.3 光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 第21-24页 |
2.4 光催化降解试验 | 第24-27页 |
2.5 藻类毒性试验 | 第27-29页 |
3 H_3PW_(12)O_(40)/TiO_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优化 | 第29-44页 |
3.1 H_3PW_(12)O_(40)/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页 |
3.2 光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 第29-36页 |
3.3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3.3.1 不同掺杂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 不同焙烧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不同焙烧时间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不同降解体系下的催化活性 | 第40-42页 |
3.5 小结 | 第42-44页 |
4 H_3PW_(12)O_(40)/TiO_2光催化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影响研究 | 第44-70页 |
4.1 H_3PW_(12)O_(40)/TiO_2光催化降解磺胺间甲氧嘧啶的影响研究 | 第44-57页 |
4.1.1 催化剂使用量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2 溶液初始条件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45-48页 |
4.1.3 无机离子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48-56页 |
4.1.4 腐殖质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 H_3PW_(12)O_(40)/TiO_2光催化降解磺胺二甲嘧啶的影响研究 | 第57-65页 |
4.2.1 催化剂使用量对磺胺二甲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57页 |
4.2.2 溶液初始条件对磺胺二甲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3 无机离子对磺胺二甲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59-64页 |
4.2.4 腐殖质对磺胺二甲嘧啶降解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65-67页 |
4.4 降解活性的稳定性 | 第67-68页 |
4.5 小结 | 第68-70页 |
5 H_3PW_(12)O_(40)/TiO_2光催化降解机理分析 | 第70-78页 |
5.1 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分析 | 第70-73页 |
5.2 光催化降解过程中TOC的变化 | 第73-74页 |
5.3 降解产物对藻类的毒性研究 | 第74-76页 |
5.4 降解产物对大肠杆菌应激反应研究 | 第76-77页 |
5.5 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