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8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8页 | 1.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5页 | 2.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5-16页 | 3.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4.论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基础 | 第18-25页 |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互补 | 第18-22页 | 1.中国的能源供需现状 | 第19-20页 | 2.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 | 第20-22页 |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成就 | 第22-25页 | 1.系列协议的签署 | 第22-23页 | 2.基础设施建设 | 第23-24页 | 3.对话合作机制的建立 | 第24-25页 |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 | 第25-31页 | (一) “丝路”倡议提供政策支持,夯实合作基础 | 第25-27页 | 1.丝路与中亚区域能源合作实现战略契合 | 第25-26页 | 2.丝路扩大向西开放格局 | 第26-27页 | (二) 丝路基金和亚投行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合作水平 | 第27-28页 | 1.提供资金支持 | 第27-28页 | 2.提高合作水平 | 第28页 | (三) 丝路符合中亚国家利益,提高合作意愿 | 第28-31页 | 1.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中亚各国的利益 | 第29-30页 | 2.“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中亚各国的积极响应,增强合作愿望 | 第30-31页 |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 | 第31-40页 | (一) 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疑虑 | 第32-33页 | 1.中亚各国的疑虑 | 第32页 | 2.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中有所保留 | 第32-33页 | (二) 美欧俄在中亚国家的能源博弈 | 第33-37页 | 1.美国在中亚国家推行霸权 | 第33-35页 | 2.欧盟通过援助与合作提高在中亚国家的战略地位 | 第35-36页 | 3.俄罗斯致力于维持对中亚国家的能源控制 | 第36-37页 | (三) 能源合作受中亚国家内部安全因素的影响 | 第37-40页 | 1.中亚国家政权更迭频繁 | 第37-38页 | 2.民族矛盾与恐怖主义相互交织 | 第38页 | 3.“三股势力”威胁依然严峻 | 第38-39页 | 4.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猖獗 | 第39-40页 |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对策 | 第40-50页 | (一) 增强政治互信,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释疑 | 第40-42页 | 1.加强中国的国际宣传 | 第41-42页 | 2.完善中国与中亚国家政策沟通与协商机制 | 第42页 | (二) 妥善处理各大国间的关系 | 第42-45页 | 1.协调中俄利益关系,促进中亚能源安全 | 第42-43页 | 2.加强与美在中亚国家的能源技术合作 | 第43-44页 | 3.增强与欧关于中亚能源的对话合作 | 第44-45页 | (三) 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合作领域的作用 | 第45-47页 | 1.维护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非传统安全 | 第46页 | 2.充分发挥能源俱乐部的作用 | 第46-47页 | 3.利用地缘优势全方位开展合作 | 第47页 | (四) 多措并举保障中国在中亚国家的能源安全 | 第47-50页 | 1.致力于构建世界能源安全体系 | 第47-48页 | 2.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与重点化相结合 | 第48页 | 3.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能源话语权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一) 著作文集类 | 第52页 | (二) 期刊论文类 | 第52-53页 | (三) 学位论文类 | 第53页 | (四) 外文文献类 | 第53-54页 | (五) 报告类文献 | 第54页 | (六) 互联网相关网站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