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前言 | 第11-21页 |
· 乙烯是植物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内源激素之一 | 第11页 |
· 水稻乙烯的信号传导途径 | 第11-13页 |
· OsEIL1是水稻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调控元件 | 第13-15页 |
· OsEIL1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14页 |
· 水稻OsEIL1基因的表达 | 第14页 |
· 水稻OsEIL1与其他高等植物中EIN3/EILs的序列比对 | 第14-15页 |
· EBFI、EBF2通过与EIN3/EILI相互作用从而影响EIN3/EIL1的稳定性 | 第15-19页 |
· EBF1、EBF2蛋白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 第15-16页 |
· OsEBF1、OsEBF2与其它EBFs蛋白的结构比对 | 第16-18页 |
· 植物EBF1、EBF2与乙烯信号调控因子EIL1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1-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 供试菌株与供试质粒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 基本试剂配制 | 第21-23页 |
· 质粒提取的试剂 | 第21-22页 |
· 感受态制备的试剂 | 第22页 |
· 电泳缓冲液 | 第22页 |
· 抗生素 | 第22页 |
· 培养基配置 | 第22-23页 |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23-24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4页 |
· 热激转化法 | 第24-25页 |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25-32页 |
· OsEIL1、OsEBF1、OsEBF2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 第25-28页 |
· 引物设计 | 第25页 |
· pMD18-T-OsEIL1/OsEBFI/OsEBF2的构建 | 第25-28页 |
· pGADT7-OsEIL1和pGBKT7-OsEBF1/OsEBF2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1页 |
· pGADT7-OsEBF1和pGBKT7-OsEBF1/OsEBF2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双酶切反应 | 第29-30页 |
· 目的片段与酵母表达载体重组 | 第30页 |
· 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 | 第30-31页 |
· pGADT7-OsEIL1与pGBKT7-OsEBF1、pGADT7-OsEIL1与pGBKT7-OsEBF2重组质粒共转化酵母菌 | 第31-32页 |
· 制备酵母电击感受态 | 第31页 |
· 电击共转化 | 第31-32页 |
· 共转酵母转化子的检测 | 第32页 |
· 酵母双杂初步检测蛋白的互作 | 第32页 |
· GST pull-down实验 | 第32-37页 |
· GST Pull-down载体构建流程 | 第32-34页 |
· PCR扩增 | 第34页 |
· pGEX-6p-1-OsElL1、pET-30a-OsEBF1、pET-30a-OsEBF2表达载体的重组 | 第34-35页 |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检测 | 第35-37页 |
· 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冻融法) | 第35-36页 |
· 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 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 目的基因OsEIL1、OsEBF1、OsEBF2的扩增 | 第37页 |
· pMD18-T-OsEIL1/OsEBF1/OsEBF2的构建 | 第37-38页 |
· pMD18-T-OsEIL1/OsEBF1/OsEBF2菌液PCR鉴定 | 第37-38页 |
· 测序成功得到阳性克隆 | 第38页 |
· pGADT7-OsEIL1、pGBKT7-OsEBF1、pGBKT7-OsEBF2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 pGADT7-OsEIL1分别与pGBKT7-OsEBF1/OsEBF2共转化酵母菌 | 第39-40页 |
· OsEIL1与OsEBF1,OsEIL1与OsEBF2的相互作用情况 | 第40-41页 |
· GST pull-down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 目的基因OsEIL1、OsEBF1、OsEBF2的扩增 | 第41-42页 |
· pGEX-6p-1-OsEIL1、pET-30a-OsEBF1、pET-30a-OsEBF2载体构建 | 第42-43页 |
· 重组表达载体测序正确 | 第43-44页 |
· 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48页 |
·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45-47页 |
· 酵母双杂交相关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5-46页 |
· 感受态的制备及共转酵母 | 第46页 |
· 酵母双杂交检测蛋白的互作 | 第46-47页 |
· GST沉降实验 | 第47-48页 |
· GST Pull-down载体构建 | 第47页 |
· 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及检测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总结、创新点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48-49页 |
· 总结 | 第48页 |
· 创新点 | 第48页 |
· 进一步工作计划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