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流程再造:理论、实证与设计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3-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2 研究结构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角度和结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理论的选择 | 第15页 | 1.3.2 检验的工具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银行流程再造的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和文献 | 第17-20页 | 2.1.1 传统流程再造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2.1.2 银行流程分类框架研究 | 第19页 | 2.1.3 商业银行价值流程再造分析 | 第19-20页 | 2.2 银行流程再造分类 | 第20-22页 | 2.2.1 广义流程再造 | 第20-21页 | 2.2.2 狭义的银行再造 | 第21-22页 | 2.3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中平衡计分卡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2.4 世界银行业再造的动态发展 | 第23-27页 | 2.4.1 渐进式再造 | 第24页 | 2.4.2 激进式再造 | 第24-27页 | 第3章 我国银行流程再造的比较分析 | 第27-39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的流程再造的相同之处 | 第27-34页 | 3.1.1 观念再造 | 第27-28页 | 3.1.2 制度再造 | 第28页 | 3.1.3 组织再造 | 第28-30页 | 3.1.4 业务流程再造 | 第30-31页 | 3.1.5 经营策略再造 | 第31-32页 | 3.1.6 风险管理再造 | 第32-33页 | 3.1.7 技术再造 | 第33-34页 | 3.1.8 企业文化再造 | 第34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流程的缺陷分析 | 第34-39页 | 3.2.1 管理环节过多,流程周期太长 | 第35-37页 | 3.2.2 流程再造的幅度、广度和深度不够 | 第37-39页 | 第4章 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设计思路-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 | 第39-73页 | 4.1 数据资产组合 | 第39-44页 | 4.1.1 单一客户、资产业务和集团客户的关系 | 第40-41页 | 4.1.2 升级建设本行的资产组合系统,准确计算银行风险和收益 | 第41-44页 | 4.2 客户评级流程 | 第44-53页 | 4.2.1 对公客户信贷业务评级流程 | 第44-48页 | 4.2.2 零售业务评分卡流程设计 | 第48-53页 | 4.3 价值流程深造 | 第53-58页 | 4.4 信息系统流程 | 第58-64页 | 4.4.1 信息系统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中的作用 | 第58页 | 4.4.2 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第58-60页 | 4.4.3 全面风险管理和预警流程 | 第60-62页 | 4.4.4 流程银行系统的技术含量 | 第62-64页 | 4.4.5 数据大集中系统设计流程 | 第64页 | 4.5 产品细分流程 | 第64-66页 | 4.5.1 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优化产品细分流程 | 第65页 | 4.5.2 产品结构细分要优先考虑成本消耗 | 第65-66页 | 4.6 流程改造中如何运用平衡计分卡 | 第66-69页 | 4.7 银行流程再造取得的成效 | 第69-73页 | 4.7.1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平稳增长 | 第69-70页 | 4.7.2 保持银行业资足本充足率达监管标准 | 第70-71页 | 4.7.3 各项监管指标保持了稳健发展 | 第71-7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3-75页 | 5.1 流程改造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尚待提高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