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价值 | 第13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3页 |
1.2.2 现实价值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22页 |
1.3.1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责任认定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2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市场作用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生产许可证制度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4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5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中介机构的研究 | 第19-21页 |
1.3.6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法制建设的研究 | 第21-2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结构和流程 | 第23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1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1.1 工业产品的定义 | 第26页 |
2.1.2 工业产品质量的定义 | 第26页 |
2.1.3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定义 | 第26页 |
2.1.4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涵义 | 第26-27页 |
2.2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分析 | 第27-30页 |
2.2.1 政府管制理论 | 第27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8页 |
2.2.3 外部效应理论 | 第28页 |
2.2.4 博弈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现状 | 第30-44页 |
3.1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的概况 | 第30-31页 |
3.1.1 河源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总体情况 | 第30页 |
3.1.2 河源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水平状况 | 第30-31页 |
3.2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概况 | 第31-36页 |
3.2.1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主要机构 | 第31-32页 |
3.2.2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体系 | 第32-33页 |
3.2.3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概况 | 第33-36页 |
3.3 公众对河源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认知情况 | 第36-39页 |
3.3.1 公众对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知之甚少 | 第36-37页 |
3.3.2 公众对当前的工业产品质量状况满意度不高 | 第37-38页 |
3.3.3 公众认为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应该以政府为主导 | 第38-39页 |
3.3.4 公众获取工业产品质量信息的渠道 | 第39页 |
3.4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3.4.1 依法行政能力不强 | 第39-40页 |
3.4.2 公共检验检测能力薄弱 | 第40-41页 |
3.4.3 认证市场混乱不堪 | 第41页 |
3.4.4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第41-42页 |
3.4.5 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4.1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执法队伍专业性不强 | 第44页 |
4.2 标准缺失滞后老化,检测设备设施投入不足 | 第44-45页 |
4.3 第三部门作用被严重弱化,难以发挥其桥梁作用 | 第45-46页 |
4.4 产品质量奖励制度缺失,企业缺乏落实主体责任的动力 | 第46-47页 |
4.5 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经验启示 | 第48-56页 |
5.1 美国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 第48-50页 |
5.1.1 美国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 第48页 |
5.1.2 美国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 第48-50页 |
5.2 日本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 第50-51页 |
5.2.1 日本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 第50页 |
5.2.2 日本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 第50-51页 |
5.3 香港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 第51-53页 |
5.3.1 香港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 第51-52页 |
5.3.2 香港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 第52-53页 |
5.4 发达国家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经验启示 | 第53-56页 |
5.4.1 法律体系严密具体 | 第53-54页 |
5.4.2 中介机构位高权重 | 第54页 |
5.4.3 消费者维权意识高 | 第54页 |
5.4.4 奖励制度促进性强 | 第54-56页 |
第六章 河源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56-61页 |
6.1 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管理体系,加大违法信息的披露力度 | 第56-57页 |
6.2 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带动作用 | 第57-58页 |
6.3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提高质量水平 | 第58-59页 |
6.4 健全第三方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认证认可的作用 | 第59-60页 |
6.5 建立市政府质量奖励机制,有效推进卓越绩效管理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件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