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关于农地制度变迁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关于农地流转状况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3 关于农地流转经济效应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4 关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5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的创新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农地 | 第20页 |
2.1.2 农户 | 第20页 |
2.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20页 |
2.1.4 农村土地流转 | 第20-21页 |
2.2 农地流转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农地产权理论 | 第21页 |
2.2.2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地租理论 | 第22页 |
2.2.4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2-23页 |
2.2.5 农户理性行为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农户决策模型的河北农村土地流转实证分析 | 第24-40页 |
3.1 农户农地流转决策模型 | 第24-26页 |
3.1.1 农户决策模型 | 第24-25页 |
3.1.2 农户家庭的最优决策 | 第25-26页 |
3.2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6-32页 |
3.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26-29页 |
3.2.2 模型与基本假设 | 第29-30页 |
3.2.3 模型估计结果 | 第30-32页 |
3.3 农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 | 第32-40页 |
3.3.1 农地流转收入效应模型 | 第32-34页 |
3.3.2 数据平衡检验与共同取值域检验 | 第34-37页 |
3.3.3 农户农地流转收入效应的估计结果 | 第37-40页 |
第4章 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总体状况 | 第40-46页 |
4.1 河北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 第40-42页 |
4.1.1 河北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征 | 第40-41页 |
4.1.2 河北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2页 |
4.2 河北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 第42-46页 |
4.2.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 | 第42-43页 |
4.2.2 农村教育水平偏低 | 第43页 |
4.2.3 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 第43-44页 |
4.2.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44页 |
4.2.5 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 第44-45页 |
4.2.6 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金融支持 | 第45-46页 |
第5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 | 第46-52页 |
5.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46-49页 |
5.1.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机遇 | 第46-48页 |
5.1.2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挑战 | 第48-49页 |
5.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 | 第49-52页 |
5.2.1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农户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最优选择 | 第50-52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6.2 几点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