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7-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7-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9-10页 |
1.4.1 创新点 | 第9页 |
1.4.2 不足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2.1 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2.1.1 服务贸易的概念界定 | 第10页 |
2.1.2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2.1.3 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2.2 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2.1 竞争力理论的提出及测算 | 第13-14页 |
2.2.2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 第14-16页 |
2.2.3 提高竞争力的对策 | 第16-17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中美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 第18-25页 |
3.1 中美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规模与增速 | 第18-21页 |
3.2 中美印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 | 第21-23页 |
3.3 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中美、中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 | 第25-30页 |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与确定 | 第25页 |
4.2 样本数据的来源、处理及测算 | 第25-26页 |
4.3 灰色关联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4.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0-49页 |
5.1 要素与变量选取的方法与确定 | 第30-32页 |
5.1.1 内因-产业竞争力 | 第30-31页 |
5.1.2 外因-市场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5.2 指标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5.3 计量分析方法 | 第33页 |
5.4 影响中美印竞争力不同因素的计量模型分析 | 第33-40页 |
5.4.1 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5.4.2 公因子方差 | 第33-34页 |
5.4.3 主成分法提取因子 | 第34-36页 |
5.4.4 旋转成分矩阵 | 第36-38页 |
5.4.5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 第38-40页 |
5.5 影响三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同因素的比较与分析 | 第40-47页 |
5.6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提高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49-55页 |
6.1 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 | 第49-52页 |
6.1.1 人才支持战略 | 第49-50页 |
6.1.2 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 第50-51页 |
6.1.3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 第51-52页 |
6.2 企业主导 | 第52-53页 |
6.2.1 提升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外包能力 | 第52页 |
6.2.2 提高企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创新能力 | 第52-53页 |
6.3 社会协调 | 第53-55页 |
6.3.1 发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协会作用 | 第53-54页 |
6.3.2 利用大众传媒,促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与的发展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附录1 2000-2015 年三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 第61-64页 |
附录2 计算机和服务贸易竞争力灰色关联分析原始数据 | 第64-65页 |
附录3 计算机和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相关系数表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