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特色 | 第16-17页 | 第2章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理论及现状概述 | 第17-29页 | 2.1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概述 | 第17-20页 | 2.1.1 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 第17页 | 2.1.2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定义 | 第17-19页 | 2.1.3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分类 | 第19-20页 | 2.2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企业伦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2.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2.4 社会责任标准 | 第23-24页 | 2.3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2.3.1 经济责任履行现状 | 第24-25页 | 2.3.2 法律责任履行现状 | 第25-26页 | 2.3.3 道德责任履行现状 | 第26-27页 | 2.3.4 慈善责任履行现状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8页 | 3.1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1.1 功利性太强 | 第29页 | 3.1.2 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淡薄 | 第29-30页 | 3.1.3 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30页 | 3.1.4 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 第30-31页 | 3.1.5 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信息不足 | 第31-32页 | 3.2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2-37页 | 3.2.1 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 | 第32-35页 | 3.2.2 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国内外典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经验借鉴 | 第38-48页 | 4.1 国外典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38-41页 | 4.1.1 德意志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38-39页 | 4.1.2 花旗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39-40页 | 4.1.3 汇丰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40-41页 | 4.2 国内典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 第41-45页 | 4.2.1 浦发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41-42页 | 4.2.2 民生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42-43页 | 4.2.3 兴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43-45页 | 4.3 国内外典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总结 | 第45-46页 | 4.4 国内外典型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启示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的对策 | 第48-54页 | 5.1 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 | 第48-49页 | 5.1.1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宣传 | 第48页 | 5.1.2 规范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格式 | 第48-49页 | 5.1.3 健全严格的问责机制 | 第49页 | 5.2 增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 | 第49-53页 | 5.2.1 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 第49-50页 | 5.2.2 落实我国政府的社会责任引导作用 | 第50-51页 | 5.2.3 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 第51-52页 | 5.2.4 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