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2-14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2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与应用 | 第14页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LiCoO_2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LiNiO_2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LiMnO_2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LiMn_2O_4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LiFePO_4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Li_(1+z)M_(1-z)O_2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 实验药品与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材料的制备 | 第21-22页 |
· 扣式电池的制备 | 第22页 |
· 材料表征与测试 | 第22-24页 |
· 前驱体粒度分析 | 第22页 |
· 材料结构分析 | 第22页 |
· 材料形貌分析 | 第22页 |
· 化学元素分析 | 第22-23页 |
· 振实密度测试 | 第23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3页 |
· 热稳定性能测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双壳核壳结构 LiNi_(·)Co_(·)Mn_(0.3)O_2 | 第24-58页 |
· 前驱体合成与分析 | 第24-27页 |
· 前驱体粒度分析 | 第24-25页 |
· SEM 及 EDS 分析 | 第25-27页 |
· ICP 分析 | 第27页 |
· 含锂化合物制备与分析 | 第27-36页 |
· SEM 及 EDS 分析 | 第28-30页 |
· 振实密度测试 | 第30页 |
· XRD 分析 | 第30-32页 |
· 首次充放电测试 | 第32-33页 |
· 循环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 倍率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 热稳定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合成优化 | 第37-57页 |
· 前驱体优化合成 | 第37-43页 |
· 粒度分析 | 第37-38页 |
· ICP 分析 | 第38页 |
· XRD 分析 | 第38-39页 |
· 振实密度测试 | 第39页 |
· TG-DTG 分析 | 第39-43页 |
· 含锂化合物的优化合成 | 第43-57页 |
· SEM 及 EDS 分析 | 第43-47页 |
· XRD 分析 | 第47-48页 |
· 振实密度分析 | 第48-49页 |
· 首次充放电测试 | 第49-51页 |
· 循环性能测试 | 第51-54页 |
· 倍率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 热稳定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单壳核壳结构 LiNi_(·)Co_(·)Mn_(0.3)O_2 | 第58-73页 |
· 前驱体的合成与分析 | 第58-63页 |
· 粒度分析 | 第58-59页 |
· ICP 分析 | 第59页 |
· XRD 分析 | 第59-60页 |
· 振实密度测试 | 第60页 |
· TG-DTG 分析 | 第60-62页 |
· SEM 及 EDS 分析 | 第62-63页 |
· 含锂化合物合成与分析 | 第63-69页 |
· SEM 及 EDS 分析 | 第63-64页 |
· XRD 分析 | 第64-65页 |
· 振实密度分析 | 第65页 |
· 首次充放电测试 | 第65-66页 |
· 循环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 倍率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 热稳定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 核、壳、核壳以及非核壳材料性能比较 | 第69-72页 |
· 循环性能测试 | 第69-71页 |
· 热稳定性能测试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核壳结构 LiNi_(1/3)Co_(1/3)Mn_(1/3)O_2 | 第73-98页 |
· 核壳结构[Ni_(1/3)Co_(1/3)Mn_(1/3)](OH)_2系列前驱体合成与分析 | 第73-77页 |
· ICP 元素分析 | 第73-74页 |
· 粒度分析 | 第74页 |
· XRD 分析 | 第74-75页 |
· SEM 及 EDS 分析 | 第75-77页 |
· 以不同锂源制备 LiNi_(1/3)Mn_(1/3)Co_(1/3)O_2系列材料的研究 | 第77-87页 |
· SEM 及 EDS 分析 | 第77-78页 |
· XRD 分析 | 第78-79页 |
· 首次充放电测试 | 第79-81页 |
· 循环性能分析 | 第81-87页 |
· 热稳定性能分析 | 第87页 |
· 不同核壳比例前驱体合成 | 第87-91页 |
· ICP 元素分析 | 第88页 |
· 粒度法分析 | 第88-89页 |
· 前驱体 SEM | 第89-90页 |
· XRD | 第90-91页 |
· 不同核壳比例含锂化合物合成分析 | 第91-97页 |
· SEM | 第92-93页 |
· XRD | 第93-94页 |
· 首次充放电测试 | 第94页 |
· 循环性能比较 | 第94-95页 |
· 热稳定性能测试 | 第95-96页 |
· 循环后材料结构稳定性比较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98-100页 |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