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第10-11页 |
1.1.1 染料废水的特点 | 第10页 |
1.1.2 染料废水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发展 | 第11-13页 |
1.2.1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2页 |
1.2.2 Fenton试剂法 | 第12页 |
1.2.3 过硫酸盐氧化法 | 第12-13页 |
1.3 强化自由基产生技术 | 第13-14页 |
1.3.1 热活化技术 | 第13页 |
1.3.2 pH条件活化技术 | 第13页 |
1.3.3 过渡金属离子活化技术 | 第13-14页 |
1.3.4 紫外活化技术 | 第14页 |
1.3.5 微波活化技术 | 第14页 |
1.3.6 超声活化技术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6-21页 |
2.1 实验药品与设备 | 第16-17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2 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废水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1 活性艳蓝染料废水的配置 | 第17页 |
2.2.2 CuO/AC催化剂的制备 | 第17-18页 |
2.2.3 CuO/AC催化剂的吸附饱和 | 第18页 |
2.2.4 操作方法 | 第18页 |
2.2.5 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3 紫外条件下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的研究 | 第19页 |
2.3.1 操作方法 | 第19页 |
2.3.2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2.4 微波条件下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的研究 | 第19页 |
2.4.1 操作方法 | 第19页 |
2.4.2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2.5 超声波条件下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的研究 | 第19-21页 |
2.5.1 操作方法 | 第19-20页 |
2.5.2 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47页 |
3.1 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废水的研究 | 第21-29页 |
3.1.1 引言 | 第21页 |
3.1.2 CuO/AC催化剂的表征 | 第21-22页 |
3.1.3 反应过程中变量对活性艳蓝脱色的影响 | 第22-29页 |
3.2 紫外条件下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的研究 | 第29-35页 |
3.2.1 引言 | 第29页 |
3.2.2 CuO/AC投加量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氧化剂投加量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30页 |
3.2.4 反应溶液初始pH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5 活性艳蓝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6 不同体系对比实验 | 第32-33页 |
3.2.7 自由基验证实验 | 第33-34页 |
3.2.8 本节小结 | 第34-35页 |
3.3 微波条件下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的研究 | 第35-41页 |
3.3.1 引言 | 第35页 |
3.3.2 CuO/AC投加量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35页 |
3.3.3 氧化剂投加量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反应溶液初始pH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5 活性艳蓝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6 微波功率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7 不同体系对比实验 | 第39页 |
3.3.8 自由基验证实验 | 第39-40页 |
3.3.9 本节小结 | 第40-41页 |
3.4 超声条件下CuO/AC非均相催化K_2S_2O_8处理活性艳蓝的研究 | 第41-47页 |
3.4.1 引言 | 第41页 |
3.4.2 CuO/AC投加量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氧化剂投加量对活性艳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4 反应溶液初始pH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3页 |
3.4.5 活性艳蓝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6 不同体系对比实验 | 第44-45页 |
3.4.7 自由基验证实验 | 第45-46页 |
3.4.8 本节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