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现代散文教学的比较阅读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比较阅读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4-18页 | 一、比较阅读及现代散文教学的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二、比较阅读教学的特点 | 第15-17页 | 三、比较阅读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比较阅读在中职现代散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 第18-21页 |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 第18-19页 | 二、打破课堂僵局,实现多元对话 | 第19页 | 三、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比较阅读在中职现代散文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制定调查问卷方案 | 第21页 | 一、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 第21页 | 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 | 第21页 | 三、调查问卷对象 | 第21页 | 第二节 比较阅读在中职现代散文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现状 | 第21-30页 | 一、教师问卷统计结果 | 第22-26页 | 二、学生问卷统计结果 | 第26-30页 | 第三节 比较阅读在中职现代散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资源受限,功利化突出 | 第30-31页 | 二、忽视学情学法指导 | 第31-32页 | 三、主客体错位,评价缺失 | 第32页 | 四、活动形式单一,实践不足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比较阅读在中职现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33-53页 | 第一节 现代散文教学中适宜进行比较阅读的情境 | 第33-35页 | 一、形异神似的情境 | 第33-34页 | 二、含蓄表达的情境 | 第34页 | 三、异于传统认知的情境 | 第34-35页 | 四、语言风格突变的情境 | 第35页 | 第二节 比较点的设置 | 第35-41页 | 一、比较点设置的原则 | 第35-37页 | 二、比较点的选择 | 第37-41页 | 第三节 比较阅读的方法 | 第41-45页 | 一、异中求同 | 第42-43页 | 二、同中求异 | 第43页 | 三、文本删除 | 第43-45页 | 四、联想补白 | 第45页 | 第四节 比较阅读的实施策略 | 第45-53页 | 一、精选材料,铺垫阅读 | 第45-47页 | 二、问题引领,指导阅读 | 第47-48页 | 三、活动切入,辅助阅读 | 第48-50页 | 四、实践练习,拓展阅读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