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风力发电发展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风力发电发展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风力发电发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3.1 发展趋势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2 理论体系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4 计及源-网-荷不确定性因素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5 用户需求响应负荷建模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5.1 用户需求响应分类 | 第27-28页 |
1.5.2 用户需求响应负荷建模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6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1.7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1.8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32-34页 |
1.8.1 创新点一 | 第32页 |
1.8.2 创新点二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理论基础 | 第34-46页 |
2.1 传统可靠性元件模型 | 第34-35页 |
2.2 运行可靠性指标体系 | 第35-39页 |
2.2.1 负荷损失量指标 | 第35-37页 |
2.2.2 系统运行状态指标 | 第37-38页 |
2.2.3 程度类指标 | 第38-39页 |
2.3 运行可靠性评估方法 | 第39-42页 |
2.3.1 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 | 第40-41页 |
2.3.2 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 | 第41-42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42-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源-网-荷不确定性因素建模 | 第46-70页 |
3.1 风电场运行可靠性模型 | 第46-52页 |
3.1.1 风速模型 | 第46-50页 |
3.1.2 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模型 | 第50-52页 |
3.2 常规发电机综合时变运行模型 | 第52-54页 |
3.2.1 计及老化失效的发电机时变运行模型 | 第52-53页 |
3.2.2 计及偶然失效的发电机两状态运行模型 | 第53-54页 |
3.3 输电线路综合时变运行模型 | 第54-56页 |
3.3.1 计及天气状况的输电线路运行模型 | 第54-55页 |
3.3.2 计及老化失效的输电线路时变运行模型 | 第55-56页 |
3.4 负荷综合不确定性建模 | 第56-67页 |
3.4.1 时序负荷不确定性建模 | 第56-57页 |
3.4.2 基于改进时段模糊聚类法的初荷波动模型 | 第57-58页 |
3.4.3 计及相关性的节点集分类模型 | 第58-60页 |
3.4.4 计及方向性的负荷随机增长模型 | 第60-61页 |
3.4.5 算例分析 | 第61-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四章 计及源-网-荷不确定性因素的马尔科夫链风电并网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 | 第70-80页 |
4.1 计及源-网-荷不确定性因素的风电并网系统马尔科夫链模型 | 第70-73页 |
4.1.1 马尔科夫过程与马尔科夫链 | 第70-71页 |
4.1.2 计及源-网-荷不确定性因素的风电并网系统马尔科夫链模型 | 第71-73页 |
4.2 风电并网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指标 | 第73-74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74-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并网系统节点可靠性评估及需求响应项目优先级排序 | 第80-94页 |
5.1 用户需求响应负荷建模 | 第80-82页 |
5.1.1 单时刻点用户需求响应负荷建模 | 第81-82页 |
5.1.2 多时刻点用户需求响应负荷建模 | 第82页 |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DR项目组合优先级层次结构模型 | 第82-84页 |
5.2.1 层次分析法的机理简述 | 第82-83页 |
5.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DR项目组合优先级层次结构模型 | 第83-84页 |
5.3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并网系统短期节点可靠性评估方法 | 第84-86页 |
5.3.1 元件短期可靠性模型 | 第84页 |
5.3.2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并网系统短期节点可靠性评估方法概述 | 第84-86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86-92页 |
5.4.1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并网系统整体可靠性评估及DR项目优先级排序 | 第87-91页 |
5.4.2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并网系统节点可靠性评估及DR项目优先级排序 | 第91-92页 |
5.4.3 结果对比分析 | 第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8页 |
6.1 总结 | 第94-96页 |
6.2 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附录 | 第106-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