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家禽肌肉品质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2 固始鸡不同时期肌肉特性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3 其他动物不同时期肌肉特性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4 骨骼肌生长发育 | 第15-18页 |
1.4.1 骨骼肌的一般形态特征 | 第15-16页 |
1.4.2 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 | 第16页 |
1.4.3 肌纤维变化规律 | 第16页 |
1.4.4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 | 第16-18页 |
1.5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8-21页 |
1.5.1 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 第18页 |
1.5.2 转录组测序原理 | 第18-19页 |
1.5.3 差异基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2 引言 | 第21-22页 |
3 试验一:20 周龄和55周龄固始母鸡体尺及屠体性状的比较 | 第22-2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3.1.1 试验动物及其饲养管理 | 第22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3.2.1 20 周龄与55周龄固始母鸡体尺指标的比较 | 第23页 |
3.2.2 20 周龄与55周龄固始母鸡屠体性状的比较 | 第23-24页 |
3.3 讨论 | 第24-25页 |
3.4 小结 | 第25-26页 |
4 试验二:20 周龄和55周龄固始母鸡肉质及血清相关指标的比较 | 第26-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4.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26页 |
4.1.2 pH值测定方法 | 第26页 |
4.1.3 滴水损失测定方法 | 第26页 |
4.1.4 水分和干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 第26页 |
4.1.5 肌内脂肪含量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4.1.6 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27页 |
4.1.7 脂肪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27页 |
4.1.8 肌纤维直径、密度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4.1.9 血清指标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4.1.10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4.2.1 20 周龄与55周龄固始母鸡常规肉品质的比较 | 第30-31页 |
4.2.2 20 周龄与55周龄固始母鸡肌肉化学组成的比较 | 第31-34页 |
4.2.3 20 周龄与55周龄固始母鸡肌纤维直径、密度的比较 | 第34-36页 |
4.2.4 20 周龄和55周龄固始母鸡部分血清指标的比较 | 第36页 |
4.3 讨论 | 第36-39页 |
4.3.1 常规鸡肉肉品质 | 第36-37页 |
4.3.2 化学组成 | 第37-38页 |
4.3.3 组织学特征 | 第38页 |
4.3.4 血清指标 | 第38-39页 |
4.4 小结 | 第39-40页 |
5 试验三:不同周龄固始母鸡胸肌差异基因的筛选 | 第40-5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5.1.1 样本的采集 | 第40页 |
5.1.2 总RNA提取 | 第40页 |
5.1.3 RNA质量检测 | 第40页 |
5.1.4 转录组RNA-Seq高通量测序 | 第40-4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5.2.1 总RNA提取与检测 | 第45-46页 |
5.2.2 测序数据质量 | 第46-47页 |
5.2.3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 | 第47-48页 |
5.2.4 Reads在参考基因组不同区域的分布 | 第48-49页 |
5.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9-50页 |
5.2.6 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 第50-51页 |
5.2.7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第51-52页 |
5.2.8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 第52-53页 |
5.2.9 差异基因的q RT-PCR验证 | 第53-54页 |
5.3 讨论 | 第54-58页 |
5.3.1 测序原始数据质控 | 第54-55页 |
5.3.2 差异表达基因及其q RT-PCR验证 | 第55-56页 |
5.3.3 差异基因GO,KEGG分析 | 第56-58页 |
5.4 小结 | 第58-59页 |
6 总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ABSTRACT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