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重金属的污染概况 | 第12-13页 |
1.1.2 重金属污染修复途径及技术 | 第13-14页 |
1.1.3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 生物质炭的应用 | 第15-20页 |
1.2.1 生物质炭的发展史 | 第15-16页 |
1.2.2 生物质炭的制备工艺及性质 | 第16-17页 |
1.2.3 生物质炭在吸附重金属方面研究 | 第17-19页 |
1.2.4 生物质炭的改性研究 | 第19-20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20页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同作物秸秆生物质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生物质炭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2 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2.2.1 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第23页 |
2.2.2.2 结构表征 | 第23页 |
2.2.2.3 吸附实验 | 第23-2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5-30页 |
2.3.1 生物质炭基本理化性质 | 第25页 |
2.3.2 生物质炭结构表征 | 第25-27页 |
2.3.2.1 三种秸秆炭的孔隙结构 | 第25-26页 |
2.3.2.2 三种秸秆炭的形貌特征 | 第26页 |
2.3.2.3 三种秸秆炭的红外光谱 | 第26-27页 |
2.3.3 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 | 第27-30页 |
2.3.3.1 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动力学吸附 | 第27-28页 |
2.3.3.2 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等温吸附 | 第28-29页 |
2.3.3.3 三种秸秆炭在不同初始pH条件下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 第29-30页 |
2.4 分析讨论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生物质炭中无机矿物盐组分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4-44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2.1 生物质炭的洗脱处理 | 第34页 |
3.2.2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的结构表征 | 第34页 |
3.2.3 溶液中酸根离子的测定 | 第34-35页 |
3.2.4 吸附实验 | 第35页 |
3.3 结果 | 第35-41页 |
3.3.1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的结构表征 | 第35-37页 |
3.3.1.1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孔隙度变化 | 第35页 |
3.3.1.2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形貌变化 | 第35-36页 |
3.3.1.3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官能团变化 | 第36-37页 |
3.3.2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吸附性能的变化 | 第37-39页 |
3.3.2.1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对溶液中Pb~(2+)的动力学吸附 | 第37页 |
3.3.2.2 生物质炭洗脱前后对溶液中Pb~(2+)的等温吸附 | 第37-38页 |
3.3.2.3 溶液初始pH对生物质炭洗脱前后吸附Pb~(2+)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生物质炭中可溶性盐组分的作用 | 第39-41页 |
3.3.3.1 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随溶液中Pb~(2+)初始浓度的变化 | 第39-40页 |
3.3.3.2 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随溶液初始pH的变化 | 第40-41页 |
3.4 分析讨论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生物质炭负载铁锰氧化物的改性研究 | 第44-5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2.1 改性方法 | 第44-45页 |
4.2.2 结构表征 | 第45页 |
4.2.3 吸附试验 | 第45页 |
4.2.4 酸根离子测定 | 第45页 |
4.3 结果 | 第45-50页 |
4.3.1 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的结构表征 | 第45-48页 |
4.3.1.1 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的SEM-EDS图 | 第45-46页 |
4.3.1.2 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的官能团变化 | 第46-47页 |
4.3.1.3 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的XPS | 第47-48页 |
4.3.2 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 | 第48-50页 |
4.3.2.1 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对溶液中Pb~(2+)的等温吸附 | 第48-49页 |
4.3.2.2 改性前后两种生物质炭在不同pH溶液中对Pb~(2+)的吸附 | 第49-50页 |
4.3.3 溶液中酸根离子的变化 | 第50页 |
4.4 分析讨论 | 第50-51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本文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52页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52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