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2章 18 世纪中法丝织业发展概述 | 第11-23页 |
2.1 18 世纪法国丝织业发展概述 | 第11-19页 |
2.1.1 政治因素 | 第11-13页 |
2.1.2 经济因素 | 第13-14页 |
2.1.3 技术因素 | 第14-19页 |
2.2 18 世纪中国丝织业发展概述 | 第19-23页 |
2.2.1 政治因素 | 第19-20页 |
2.2.2 经济因素 | 第20-21页 |
2.2.3 技术因素 | 第21-23页 |
第3章 里昂丝绸博物馆 18 世纪丝绸藏品概述 | 第23-37页 |
3.1 18 世纪法国丝绸图案概述 | 第23-31页 |
3.1.1 法国传统丝绸图案 | 第23-27页 |
3.1.1.1 花果图案 | 第23-25页 |
3.1.1.2 皮毛饰物与花边图案 | 第25-26页 |
3.1.1.3 条纹图案 | 第26-27页 |
3.1.1.4 单一花卉与虫鸟图案 | 第27页 |
3.1.2 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丝绸图案 | 第27-31页 |
3.1.2.1 “怪异风格”图案 | 第27-29页 |
3.1.2.2 “中国风”图案 | 第29-30页 |
3.1.2.3 “庞培风格”图案 | 第30-31页 |
3.2 18 世纪法国丝绸服饰概述 | 第31-37页 |
3.2.1 洛可可风格 | 第32-35页 |
3.2.1.1 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1715 年-1730 年) | 第32-33页 |
3.2.1.2 路易十五时期(1730 年-1770 年) | 第33-34页 |
3.2.1.3 路易十六时期(1770 年-1790 年) | 第34-35页 |
3.2.2 新古典主义风格 | 第35-37页 |
3.2.2.1 大革命后的新古典主义前期(1789 年-1804 年) | 第35-36页 |
3.2.2.2 拿破仑帝政时期(1804 年-1815 年) | 第36-37页 |
第4章 苏州丝绸博物馆 18 世纪丝绸藏品概述 | 第37-49页 |
4.1 18 世纪中国丝绸图案概述 | 第37-45页 |
4.1.1 清代传统丝绸图案 | 第37-43页 |
4.1.1.1 寿字纹 | 第37-38页 |
4.1.1.2 龙凤纹 | 第38-39页 |
4.1.1.3 官服补纹 | 第39-40页 |
4.1.1.4 八达晕纹 | 第40页 |
4.1.1.5 杂宝纹 | 第40-41页 |
4.1.1.6 暗八仙纹 | 第41-42页 |
4.1.1.7 传统花卉纹 | 第42-43页 |
4.1.2 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丝绸图案 | 第41-45页 |
4.2 18 世纪中国丝绸服饰概述 | 第45-49页 |
4.2.1 汉族风格 | 第45-47页 |
4.2.2 满族风格 | 第47-49页 |
第5章 18 世纪中法丝绸文化对比分析 | 第49-65页 |
5.1 18 世纪中法丝织业发展对比分析 | 第49-57页 |
5.1.1 18 世纪中法两国社会背景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5.1.2 18 世纪中法两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 第51-56页 |
5.1.3 18 世纪中法两国文化发展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5.1.4 18 世纪中法两国丝织生产技术发展对比分析 | 第57页 |
5.2 18 世纪中法丝绸图案对比分析 | 第57-62页 |
5.2.1 中法丝绸图案中的吉祥图案 | 第58-59页 |
5.2.2 中法丝绸图案中的花卉图案 | 第59-60页 |
5.2.3 法国丝绸图案中的“中国风”图案 | 第60-62页 |
5.2.3.1 “中国风”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 第60-61页 |
5.2.3.2 法国丝绸中“中国风”兴盛的背景及原因 | 第61-62页 |
5.2.3.3 法国丝绸中“中国风”衰落的背景及原因 | 第62页 |
5.3 18 世纪中法丝绸服装对比分析 | 第62-65页 |
5.3.1 西方窄衣文化下的法国丝绸服装 | 第63-64页 |
5.3.2 东方宽衣文化下的清朝丝绸服装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论文检索信息 | 第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