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共形天线的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1.4 共形阵列的综合方法 | 第14-15页 |
1.4.1 共形阵列综合的难点 | 第14页 |
1.4.2 共形阵列的综合方法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有源单元方向图的阵列分析方法研究 | 第16-29页 |
2.1 基于有源单元方向图的天线阵列远场计算方法 | 第16-20页 |
2.2 有源单元方向图的提取方法 | 第20-26页 |
2.2.1 提取有源单元方向图的一般方法 | 第20-23页 |
2.2.2 提取有源单元方向图的改进方法 | 第23-26页 |
2.3 基于有源单元方向图的阵列综合方法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有源单元方向图的共形天线阵列分析方法研究 | 第29-62页 |
3.1 空间坐标系变换法 | 第29-34页 |
3.1.1 局部坐标系与局部旋转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 第29-32页 |
3.1.2 局部旋转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下场分量的映射关系。 | 第32-34页 |
3.2 有源单元方向图数据的直接变换方法 | 第34-42页 |
3.2.1 单位球面上各映射点的空间坐标变换方法 | 第35-36页 |
3.2.2 电场矢量的旋转变换方法 | 第36-38页 |
3.2.3 直接进行旋转变换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38-42页 |
3.3 柱面共形阵列分析方法 | 第42-52页 |
3.3.1 傅立叶级数方法分析圆环阵列 | 第44-46页 |
3.3.2 离散激励圆环阵辐射特性分析 | 第46-48页 |
3.3.3 定向性天线单元构成的圆环阵列辐射特性分析 | 第48-49页 |
3.3.4 有源单元方向图结合傅立叶级数方法分析圆环阵列辐射特性 | 第49页 |
3.3.5 有源单元方向图结合傅立叶级数方法分析柱面共形阵辐射特性 | 第49-51页 |
3.3.6 傅里叶级数方法和坐标变换方法的分析与对比 | 第51-52页 |
3.4 分析实例 | 第52-60页 |
3.4.1 全向天线单元构成的圆环天线阵列 | 第52页 |
3.4.2 实际振子天线单元构成的圆环天线阵列 | 第52-54页 |
3.4.3 五单元微带天线单元构成的圆环天线阵列 | 第54-56页 |
3.4.4 微带天线单元构成的一般柱面共形天线阵列 | 第56-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共形天线阵列综合方法研究 | 第62-84页 |
4.1 遗传算法(GA) | 第62-65页 |
4.1.1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 第62-65页 |
4.1.2 遗传算法控制参数的选取 | 第65页 |
4.2 粒子群算法PSO | 第65-67页 |
4.2.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 第65-66页 |
4.2.4 算法参数的选取 | 第66-67页 |
4.3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67-71页 |
4.3.1 多目标优化算法相关概念介绍 | 第67-68页 |
4.3.2 带有精英保留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 | 第68-71页 |
4.4 改进的MATLAB和HFSS的协同仿真方法 | 第71-75页 |
4.5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共形天线阵列综合实例 | 第75-83页 |
4.5.1 共形阵列结构说明 | 第75页 |
4.5.2 基于单目标优化算法的阵列方向图综合 | 第75-81页 |
4.5.3 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阵列方向图综合 | 第81-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网络并行优化仿真工具介绍 | 第84-90页 |
5.1 网络并行优化仿真工具SmartSim介绍 | 第84-87页 |
5.2 SmartSim软件分析和综合实例 | 第87-9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0-91页 |
6.1 本文主要的贡献和创新 | 第90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