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7页 |
1.1 登革病毒流行病学分析 | 第11页 |
1.2 登革病毒的分子结构 | 第11-12页 |
1.3 抗体依赖增强作用 | 第12-13页 |
1.4 prM抗体介导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的机制 | 第13-14页 |
1.5 ADE动物模型 | 第14-15页 |
1.6 抑制ADE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7 论文的选题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20页 |
2.1.1 小鼠 | 第17页 |
2.1.2 细胞株 | 第17页 |
2.1.3 病人血清 | 第17-18页 |
2.1.4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18-19页 |
2.1.5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9-20页 |
2.1.6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34页 |
2.2.1 C6/36、BHK-21、U937、K562和Ana-1细胞培养 | 第20-21页 |
2.2.2 病毒分离与扩大培养 | 第21-22页 |
2.2.3 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 | 第22页 |
2.2.4 登革病毒对含FcR受体细胞的选择 | 第22-24页 |
2.2.5 空斑中和实验和ADE实验 | 第24页 |
2.2.6 ELISA测定登革病人血清的IgG抗体 | 第24-25页 |
2.2.7 Western blot检测登革病人血清和Ⅱ型登革病毒prM抗体与I型登革病毒的交叉反应 | 第25页 |
2.2.8 Ⅱ型登革病人血清与Ⅱ型登革病毒prM单抗介导的I型登革病毒的ADE实验 | 第25-26页 |
2.2.9 prM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 第26-29页 |
2.2.10 抗独特型抗体对登革病毒ADE的体外抑制实验 | 第29页 |
2.2.11 抗独特型抗体对登革病毒ADE的体内抑制实验 | 第29-34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5-57页 |
3.1 登革I型病毒的分离与滴度测定 | 第35-37页 |
3.1.1 用C6/36 细胞分离培养登革I型病毒 | 第35-36页 |
3.1.2 荧光PCR鉴定血清中的登革病毒 | 第36页 |
3.1.3 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 | 第36-37页 |
3.2 登革病毒体内ADE模型FcR受体细胞的选择 | 第37-39页 |
3.3 兔源性prM多抗对I型登革病毒的中和作用 | 第39-41页 |
3.4 Ⅱ型登革病人血清及鼠源性prM单抗诱导DENV-1 感染K562细胞的ADE效应 | 第41-49页 |
3.4.1 Ⅱ型登革病人血清和Ⅱ型鼠源登革prM单抗与DENV-1的交叉反应 | 第41-42页 |
3.4.2 Ⅱ型登革病人血清及鼠源性prM单抗促进DENV-1 对K562细胞的感染 | 第42-49页 |
3.5 prM抗独特型抗体(prM-AIDs)的制备和鉴定 | 第49-50页 |
3.6 prM-AIDs在细胞水平上抑制了prM抗体诱导的DENV的ADE效应 | 第50-51页 |
3.7 prM-AIDs抑制prM单抗诱导的DENV-1 感染AG6小鼠的ADE效应 | 第51-57页 |
3.7.1 实验流程 | 第51-52页 |
3.7.2 免疫prM-AIDs降低了感染小鼠的DENV-1 病毒滴度 | 第52-53页 |
3.7.3 免疫pr M-AIDs升高了DENV-1 感染小鼠外周血的血小板数量 | 第53-54页 |
3.7.4 免疫pr M-AIDs降低了感染小鼠血浆中的细胞因子IL-10 | 第54-55页 |
3.7.5 免疫prM-AID降低了感染小鼠血浆中的转氨酶ALT | 第55-5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7-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prM抗体在登革抗体依赖增强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 第67-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参与课题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