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大理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大理州土地利用的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研究中的创新和不足 | 第19-20页 | ·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 | 第20-26页 | · 生态足迹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20页 | · 生态足迹理论的内涵 | 第20-24页 | · 生态足迹 | 第20-21页 | · 生态生产性土地 | 第21-23页 | · 生态承载力 | 第23页 | ·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 第23页 | ·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 | 第23-24页 | ·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3 云南大理州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分析 | 第26-41页 | · 云南大理州概况 | 第26-29页 | · 区位 | 第26页 | · 地理条件 | 第26-28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29页 | · 大理州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 第29-39页 | · 大理州土地利用现状 | 第29-33页 | · 大理州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分析 | 第33-39页 | · 大理州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 第39-41页 | · 山地多,开发利用难度大 | 第39页 | · 非农建设用地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 第39页 | · 农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 | 第39页 | · 河流流域土地污染严重 | 第39-41页 | 4 大理州生态足迹分析 | 第41-64页 | · 数据资料来源及处理 | 第41页 | ·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 大理州2010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 第41-49页 | · 生态足迹计算 | 第41-45页 | · 生态承载力计算 | 第45-46页 | · 生态赤字/盈余的计算与分析 | 第46-49页 | · 大理州2001-2010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 | 第49-64页 | · 大理州2001-2010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 | 第49-55页 | · 大理州2001-2010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 | 第55-57页 | · 大理州2001-2010生态赤字/盈余的动态变化与分析 | 第57-64页 | 5 大理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 | 第64-67页 | ·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第64-65页 | · 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 第64页 | · 保持并适度增加林地面积 | 第64页 | · 扩大草地面积 | 第64页 | · 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建筑用地 | 第64-65页 |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第65页 | · 加强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 | 第65页 | · 控制人口,科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 第65页 | · 建立立体生态系统 | 第65页 | ·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 第65页 | · 完善土地利用相关政策 | 第65-66页 | · 提高法律意识 | 第66页 | · 建立地方性法规 | 第66页 | · 严格依法行事 | 第66页 | · 加强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建设 | 第66页 | · 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土地 | 第66-67页 | 6 结语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