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作家转型的“中国化”策略探究——以余华、格非、苏童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九十年代先锋作家的创作转型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先锋作家转型的社会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先锋作家的创作困境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先锋作家转型的“中国化”选择 | 第14-18页 | 第二章 余华:民间重塑与生存主旨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回归传统与讲述故事 | 第19-22页 | 第二节 重塑民间和展现温情 | 第22-27页 | 第三节 “贵生”传统与伦理道义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格非:内化古典与雕琢语言 | 第30-41页 | 第一节 《红楼梦》式的笔法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古典雅致的语言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古典意味与现代内涵 | 第37-41页 | 第四章 苏童:民间与古典的重奏 | 第41-50页 | 第一节 意象化的书写 | 第42-45页 | 第二节 话本小说的特质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古典”与“民间”的交融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先锋作家“中国化”趋向的意义探究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