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言 | 第11-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 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9-31页 |
一、 土地革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9-22页 |
(一) 以认清革命形势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9-20页 |
(二) 以寻求革命新道路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0-21页 |
(三) 以明确革命任务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1-22页 |
二、 土地革命中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27页 |
(一) 以纠正“革命形势高涨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23页 |
(二) 以阻止“城市中心暴动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3-24页 |
(三) 以避免“马克思主义教条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4-25页 |
(四) 以认清“工人阶级成分论”危害性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5-27页 |
三、 土地革命后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7-31页 |
(一) 以端正军事路线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7-28页 |
(二) 以统一政治路线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8-29页 |
(三) 以提高组织力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9-30页 |
(四) 以消除各种错误思想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31-42页 |
一、 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形势与任务教育 | 第31-34页 |
(一) 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 | 第31-32页 |
(二) 国民革命失败后的道路 | 第32-33页 |
(三) 国民革命失败后的任务 | 第33-34页 |
二、 土地革命路线的宣传教育 | 第34-38页 |
(一) 土地革命路线宣传教育的目的 | 第35页 |
(二) 土地革命路线宣传教育的根本任务 | 第35-36页 |
(三) 土地革命路线宣传教育的领导力量 | 第36-37页 |
(四) 土地革命路线宣传教育的依靠力量 | 第37-38页 |
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形势及其党的任务教育 | 第38-42页 |
(一) 宣传日本侵华战争的危害性 | 第38-39页 |
(二) 揭露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三) 呼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42-50页 |
一、 举办党团干部专题性质培训班 | 第42-44页 |
(一) 进行马克思基本理论教育 | 第42-43页 |
(二)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 第43-44页 |
(三) 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 第44页 |
二、 以土地改革为切入点来宣传和教育农民 | 第44-46页 |
(一) 宣传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 第45页 |
(二) 宣传土地改革的现实性 | 第45-46页 |
三、 以形势教育来强化革命队伍的抗战思想 | 第46-50页 |
(一) 使革命队伍认清革命趋势 | 第46-47页 |
(二) 对革命队伍灌输战争必胜的信念 | 第47-48页 |
(三) 消除群众疑惑以凝聚革命力量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地位 | 第50-61页 |
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 | 第50-54页 |
(一) 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来展开 | 第50-51页 |
(二) 传播载体多样、方式灵活 | 第51-53页 |
(三) 以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问题为目的 | 第53-54页 |
二、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 第54-57页 |
(一) 保证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第54-55页 |
(二) 保证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贯彻执行 | 第55-56页 |
(三) 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第56-57页 |
三、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 第57-61页 |
(一) 仍然存在教条主义色彩 | 第57-58页 |
(二) 肃反运动扩大化伤害了一部分爱国人士的感情 | 第58-59页 |
(三) 土地革命路线的单一性使其实际作用有所下降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 | 第61-75页 |
一、 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 第61-65页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 第61-62页 |
(二)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62-64页 |
(三)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 第64-65页 |
二、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第65-68页 |
(一) 必须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 第65-66页 |
(二) 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第66-67页 |
(三) 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理论 | 第67-68页 |
三、 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 第68-71页 |
(一) 选择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 第68-69页 |
(二)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69-70页 |
(三)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 第70-71页 |
四、 必须注重满足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 | 第71-75页 |
(一) 将党的事业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 第71-73页 |
(二) 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 第73-75页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后记 | 第8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