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以程序效益为视角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基本解读 | 第11-23页 |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 | 第11-14页 | 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历史发展 | 第14-17页 | (一) 最初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 近现代的继承和发展 | 第15-17页 | 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功能与价值 | 第17-23页 | (一)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功能分析 | 第17-19页 | (二)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核心价值是程序效益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运行机制 | 第23-38页 | 一、诉讼系属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禁止二重起诉 | 第23-27页 | (一) 禁止二重起诉的含义 | 第23-24页 | (二) 禁止二重起诉与程序效益的关系 | 第24页 | (三) 程序效益视野下禁止二重起诉的制度体现 | 第24-27页 | 二、判决确定后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既判力的双重作用 | 第27-34页 | (一) 既判力的含义及其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关系 | 第27-29页 | (二) 既判力的双重作用与程序效益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三) 程序效益视野下既判力的制度体现 | 第30-34页 | 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例外 | 第34-38页 | (一) 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 | 第34-35页 | (二) 存在不具有可预料性主张的案件 | 第35-36页 | (三) 有关身份关系的案件 | 第36-37页 | (四) 判决书灭失的案件 | 第37页 | (五)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例外与程序效益的关系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立法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及其问题分析 | 第38-45页 | 一、我国现行立法有关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规定及运行情况 | 第38-39页 | 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立法和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9-42页 | (一) 对“一事”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 | 第39-40页 | (二) 对诉讼系属、既判力制度未明确规定 | 第40-41页 | (三) 申诉制度的泛化 | 第41页 | (四) 再审程序具体制度设置上的不合理 | 第41-42页 | 三、现行立法和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一) 诉讼理念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冲击 | 第42-43页 | (二) 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 第43页 | (三) 程序效益观的缺失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程序效益视野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制度完善 | 第45-55页 | 一、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一事不再理原则 | 第45-46页 | 二、以立法方式确立一事的识别标准 | 第46-48页 | 三、完善诉讼系属、既判力制度 | 第48-51页 | 四、改革再审程序 | 第51-53页 | 五、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