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6页 |
(一) 近年来校园伤害事故处理规范的发展进程 | 第12-14页 |
· 《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主要法律依据 | 第12-14页 |
· 《侵权责任法》对于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分析 | 第14页 |
(二) 《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二、对于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现状考察 | 第16-26页 |
(一) 公平原则在校园侵权救济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我国公平原则适用于侵权法救济的立法法源考察 | 第16-17页 |
· 我国公平原则在校园伤害案中适用的功能考察 | 第17页 |
· 我国处理校园伤害案适用公平原则的司法考察 | 第17-18页 |
(二) 《侵权责任法》对于补充责任的规定解读 | 第18-22页 |
· 承担"补充责任"的前提是学校保障义务的缺失 | 第19页 |
· 理论上对"相应的补充责任"的界定 | 第19-22页 |
· 对补充责任作上述界定的缘由 | 第22页 |
(三) 《侵权责任法》再次肯定了学校承担责任的性质 | 第22-26页 |
· 理论上的争论焦点 | 第23-24页 |
· 立法上模糊的表述增加了司法实务的操作难度 | 第24-26页 |
三、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侵权责任认定的类型化分析 | 第26-43页 |
(一) 师源性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认定 | 第28-38页 |
· 由于学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而导致的情形 | 第28-35页 |
· 由于教职工玩忽职守、责任心不强或体罚学生等原因导致的情形 | 第35-38页 |
(二) 生源性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认定 | 第38-40页 |
(三) 他源性学生伤害事故及常见近似案例中学校责任的认定 | 第40-43页 |
· 他源性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之认定 | 第40-41页 |
· 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校园伤害事故的校方责任认定 | 第41-42页 |
· 突发性的校园伤害事故中校方责任认定 | 第42-43页 |
四、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作为赔偿主体之反思 | 第43-50页 |
(一) 学校作为责任主体的赔偿规则和赔偿范围 | 第43-45页 |
· 完全赔偿规则为主,兼顾过失相抵规则 | 第43-44页 |
· 透过"损益相抵规则"确定损害赔偿之范围 | 第44-45页 |
(二) 学校作为责任主体的救济机制的局限性 | 第45-48页 |
· 仅以学校作为主要赔偿主体的局限性 | 第45-47页 |
· 我国目前推行的相关保险的救济效果喜忧参半 | 第47-48页 |
(三) 弥补学校赔偿范围不足,改进当前救济体制的构想 | 第48-50页 |
· 设立学校赔偿储备金制度和配套的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 设立伤害事故互助金 | 第49页 |
· 开发专门的险种,弥补现有险种的不足 | 第49页 |
· 如同《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一样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