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0
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
页 |
· 废水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13
页 |
· 细菌同步脱氮脱硫的机理 | 第10-11
页 |
· 利用活性污泥进行废水同步脱氮脱硫的研究 | 第11-12
页 |
· 利用纯菌进行废水同步脱氮脱硫的研究 | 第12-13
页 |
· 细菌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14
页 |
· 细菌生物强化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 第13
页 |
· 细菌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3-14
页 |
· 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动态的诊断方法及其新进展 | 第14-21
页 |
· 基于PCR基础上的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8
页 |
· DGGE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19
页 |
· FISH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9-21
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
页 |
· 课题来源 | 第21
页 |
·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1-22
页 |
第2章 脱氮脱硫细菌的筛选及其代谢特征 | 第22-41
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8
页 |
· 培养基制备 | 第22
页 |
· 菌株的分离方法 | 第22-23
页 |
· 菌株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23-24
页 |
· 菌株的16SrDNA基因克隆测序 | 第24-27
页 |
· 菌株的代谢特征测定方法 | 第27-28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的鉴定 | 第28-32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的形态特征分析 | 第28-30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的16SrDNA测序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30-32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的代谢特征 | 第32-34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的生长曲线 | 第32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的底物利用能力 | 第32-34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的代谢产物 | 第34
页 |
· 非生物因子对同步脱氮脱硫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4-37
页 |
·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 第34-35
页 |
· pH值对生长的影响 | 第35-36
页 |
· 碳源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6
页 |
· 硫氮比对生长的影响 | 第36-37
页 |
· 非生物因子对同步脱氮脱硫细菌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37-40
页 |
· 温度对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37-38
页 |
· pH值对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38-39
页 |
· 碳源对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39
页 |
· 硫氮比对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39-40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
页 |
第3章 同步脱氮脱硫工艺生物强化初探 | 第41-55
页 |
·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41-45
页 |
· 连续流的试验装置 | 第41-42
页 |
· 连续流工艺参数的测定 | 第42-44
页 |
· 利用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种群动态 | 第44-45
页 |
· 反应器的生物强化效果 | 第45-50
页 |
· 生物强化工艺的脱氮脱硫效果 | 第45-46
页 |
· 生物强化工艺的硫化物去除效果 | 第46-47
页 |
· 工艺运行中对COD去除效果 | 第47
页 |
· 工艺的常规参数变化 | 第47-50
页 |
· 生物强化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 | 第50-54
页 |
· 活性泥样基因组提取及PCR扩增 | 第50-51
页 |
· 通用引物PCR扩增 | 第51-52
页 |
· 生物强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 | 第52-54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
页 |
第4章 功能微生物种群动态分析的初探 | 第55-68
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57
页 |
· 同步脱氮脱硫工艺 | 第55-56
页 |
· 功能微生物的确定 | 第56
页 |
· FISH技术 | 第56-57
页 |
· 功能微生物的探针选择及软件评价 | 第57-60
页 |
· EUB338 和SRB385 探针的选择及软件评价 | 第57-58
页 |
· 脱氮硫杆菌特异探针设计及软件评价 | 第58-60
页 |
· Thi-d的特异性验证 | 第60-62
页 |
· 同步脱硫脱氮工艺中泥样基因组提取梯度PCR扩增 | 第61
页 |
· 探针特异性的空白检测 | 第61-62
页 |
· SRB385及Thi-d探针的FISH单杂交条件的选择 | 第62-66
页 |
· SRB385 的杂交温度选择 | 第62-63
页 |
· Thi-d杂交条件的选择 | 第63-66
页 |
· Thi-d和SRB385 探针的FISH双杂交初步分析 | 第66-67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
页 |
结论 | 第68-69
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
页 |
附录 | 第76-77
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
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