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前言 | 第8-9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 第9-11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 | 第9页 |
1.2.2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影响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催化性能的因素 | 第10-11页 |
1.3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 第11-15页 |
1.3.1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 | 第12-13页 |
1.3.2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4 中空纳米材料 | 第15-17页 |
1.4.1 硬模板法 | 第16页 |
1.4.2 软模板法 | 第16页 |
1.4.3 无模板法 | 第16-17页 |
1.5 微波在制备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3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21-23页 |
2.3.1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21-22页 |
2.3.2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2.4 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4.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 | 第23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3页 |
2.4.3 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 | 第23页 |
2.4.4 N_2物理吸附-脱附(BET) | 第23-24页 |
2.4.5 失重综合分析(DSC-TG) | 第24页 |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4页 |
2.5 光催化剂效能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微波水热法制备LaFeO_3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6-4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47页 |
3.2.0 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LaFeO_3光催化剂或其前驱体的形貌及粒径分析 | 第26-35页 |
3.2.1 制备的LaFeO_3光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透射电镜(TEM) | 第35-37页 |
3.2.2 光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 | 第37-39页 |
3.2.3 差热-热重分析(DSC-TG) | 第39-40页 |
3.2.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0-42页 |
3.2.5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3.2.6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3-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微波辅助水热合成钴掺杂LaFe_(1-x)Co_xO_3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55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4.2.1 样品形貌分析 | 第48-51页 |
4.2.2 LaFe_(1-x)Co_xO_3光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 | 第51-53页 |
4.2.3 LaFe_(1-x)Co_xO_3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