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内容提要 | 第1-6
页 |
Abstact | 第6-15
页 |
导论 | 第15-17
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
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
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6
页 |
四、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
页 |
第一章 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8
页 |
第一节 洗钱的界定 | 第17-19
页 |
一、洗钱的定义 | 第17-18
页 |
二、洗钱的过程 | 第18
页 |
三、洗钱的特征 | 第18-19
页 |
第二节 洗钱的危害 | 第19-21
页 |
一、动摇社会信用,诱发金融危机,威胁国家的安全 | 第20
页 |
二、造成资本外逃,使腐败资金转移境外,导致社会财富流失 | 第20-21
页 |
三、助长刑事犯罪,破坏社会稳定 | 第21
页 |
第三节 博弈论对洗钱和反洗钱的探讨 | 第21-23
页 |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第21-22
页 |
二、博弈类型 | 第22-23
页 |
第四节 成本收益理论对洗钱和反洗钱的探讨 | 第23-28
页 |
一、成本收益分析 | 第23
页 |
二、洗钱的收益和成本 | 第23-24
页 |
三、政府监管机构的收益和成本 | 第24-26
页 |
四、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收益和成本 | 第26-28
页 |
第二章 金融机构反洗钱的经济学分析—从博弈论角度 | 第28-36
页 |
第一节 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第28-29
页 |
一、金融机构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关系分析 | 第28-29
页 |
二、结论 | 第29
页 |
第二节 金融机构与洗钱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第29-32
页 |
一、金融机构与洗钱者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关系分析 | 第29-30
页 |
二、金融机构与洗钱者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关系分析 | 第30-32
页 |
第三节 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第32-34
页 |
一、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第32-33
页 |
二、结论 | 第33-34
页 |
第四节 从成本收益角度得出的启示 | 第34-36
页 |
一、调整洗钱者的成本收益 | 第34
页 |
二、调整金融机构的成本收益 | 第34-35
页 |
三、调整监管机构的成本收益 | 第35-36
页 |
第三章 国外反洗钱机制的经验借鉴 | 第36-42
页 |
第一节 国际和各国反洗钱法律制度日渐完善 | 第36-37
页 |
一、《40+9项建议》成为反洗钱和反恐洗钱的纲领性文件 | 第36-37
页 |
二、严密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为各国反洗钱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第37
页 |
第二节 构造多部门密切合作的金融业反洗钱机构体系 | 第37-39
页 |
一、构造多部门密切合作的反洗钱组织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基础 | 第37-38
页 |
二、各国的金融情报机构在反洗钱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38-39
页 |
三、启示 | 第39
页 |
第三节 国际反洗钱加强监管力度 | 第39-40
页 |
一、扩大监管范围 | 第39
页 |
二、增加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种类和内容 | 第39-40
页 |
三、加大处罚力度 | 第40
页 |
第四节 反洗钱组织体系日益成熟,国际间反洗钱合作越趋紧密 | 第40-42
页 |
一、FATF组织 | 第40-41
页 |
二、艾格蒙特组织 | 第41-42
页 |
第四章 我国金融业反洗钱机制现状分析 | 第42-49
页 |
第一节 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2-45
页 |
一、反洗钱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 第42-43
页 |
二、反洗钱工作机制运作不顺畅 | 第43-44
页 |
三、金融机构反洗钱处于“被动状态”,其反洗钱制度基础存在许多不足 | 第44-45
页 |
四、监管机构对洗钱活动尚难于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 第45
页 |
第二节 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45-49
页 |
一、金融情报机构未能发挥最大效能 | 第45-46
页 |
二、金融从业人员缺乏反洗钱意识和经验,降低了反洗钱的效果 | 第46
页 |
三、非法民间借贷活动猖獗,成为洗钱的第二途径 | 第46-47
页 |
四、在国际金融业反洗钱的监管合作上存在不足以及实施的难点 | 第47-49
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金融业反洗钱机制的有关对策 | 第49-58
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制度的对策 | 第49-54
页 |
一、制定和完善金融机构反洗钱配套法规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前提 | 第49-50
页 |
二、顺畅反洗钱工作机制,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基础 | 第50-51
页 |
三、引入利益激励机制、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促使金融机构“主动”履行反洗钱义务,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催化剂 | 第51-52
页 |
四、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制度建设,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制度保证 | 第52
页 |
五、加强金融机构监管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核心 | 第52-54
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的对策 | 第54-58
页 |
一、提高金融情报机构的效能,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关键 | 第54-55
页 |
二、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培训,为有效打击洗钱行为提供专业人才 | 第55
页 |
三、加快金融改革,规范民间融资,彻底取缔非法地下钱庄,是有效打击洗钱行为的手段 | 第55-56
页 |
四、加强国际间反洗钱合作是有效打击和预防跨国洗钱的保障 | 第56-58
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
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