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因素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影响林业经济差异的研究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与设计框架 | 第13-1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 第16-22页 |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 第16页 | ·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 空间统计学理论 | 第18-20页 | · 空间权重矩阵 | 第18-19页 | ·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19页 | ·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19-20页 | · 空间回归模型理论 | 第20-21页 | · 空间自回归模型 | 第20-21页 | · 空间滞后模型 | 第21页 | · 空间误差模型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2-30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概况 | 第22-2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 自然资源 | 第22页 | · 社会经济 | 第22-23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 林业产业产值 | 第23页 | · 林业产业结构 | 第23-24页 | · 林业产业增长速度 | 第24-25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9页 | · 产业结构及体制问题 | 第25-27页 | · 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森林资源变化反映的问题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实证分析 | 第30-44页 | ·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 空间统计分析区域及数据来源 | 第30页 | · 空间回归分析的指标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 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常用分析指标 | 第31-32页 | · 极差 | 第31页 | · 标准差 | 第31页 | · 极值比率 | 第31-32页 | · 变异系数 | 第32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差异状况分析 | 第32-34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绝对经济差异的分析 | 第32-33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相对经济差异的分析 | 第33-34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4-40页 | ·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34-35页 | · Moran散点图 | 第35-37页 | · LISA集聚性水平分析 | 第37-40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回归分析 | 第40-43页 | · 空间回归分析的模型检验 | 第40-41页 | · 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 第41页 | · 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局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4-51页 | ·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先富带后富” | 第44-45页 | ·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 第44页 | · “先富带后富”加强经济合作 | 第44-45页 | · 完善调控扶持体系,加强产业投资力度 | 第45-46页 | · 完善政府调控扶持体系 | 第45页 | · 加强投资刺激居民消费 | 第45-46页 |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比重 | 第46-47页 | · 发展木材深加工业 | 第46页 | · 开展多种经营 | 第46-47页 | · 提高产业关联度 | 第47页 | · 提高林区科技水平,注重产业体制创新 | 第47-48页 | · 提高产业科学技术水平 | 第47-48页 | · 注重林区体制创新 | 第48页 | · 加强产业员工培训,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 第48-49页 | · 加强林业产业培训 | 第48-49页 | ·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