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14页 |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 第12-13页 |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页 |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来源 | 第14-27页 |
一、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4-20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理论基石 | 第14-18页 |
(二) 对多种非社会主义平等观点的批判是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理论补充 | 第18-20页 |
二、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 第20-27页 |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不平等国际大环境 | 第21-22页 |
(二) 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广泛存在的不平等现状 | 第22-23页 |
(三) 十月革命后苏俄存在的限制平等实现的因素与问题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平等内涵和内容主要方面的理论认识及实践措施的探索 | 第27-51页 |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平等内涵的阐释 | 第27-31页 |
(一) 社会主义平等是指社会地位的平等 | 第27-30页 |
(二) 社会主义平等是被剥削阶级的平等 | 第30-31页 |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平等内容几个主要方面的认识 | 第31-43页 |
(一) 经济平等 | 第32-34页 |
(二) 政治平等 | 第34-36页 |
(三) 民族平等 | 第36-38页 |
(四) 男女平等 | 第38-41页 |
(五) 教育平等 | 第41-43页 |
三、列宁为促进社会主义平等实现所采取的措施 | 第43-51页 |
(一)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 第43-45页 |
(二) 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 第45-47页 |
(三) 确立和制定促进社会主义平等的制度法规 | 第47-51页 |
第三章 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历史地位及现实启示 | 第51-61页 |
一、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51-56页 |
(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 | 第51-53页 |
(二) 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局限性 | 第53-56页 |
二、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对我国平等社会建设的现实启示 | 第56-61页 |
(一) 坚定平等理想,不断推进我国新形势下平等进程 | 第56-58页 |
(二) 坚持发展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平等实现物质基础 | 第58-59页 |
(三) 注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维护我国社会平等的制度体系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