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第一章 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 第11-17页 |
1 农药残留现状 | 第11-13页 |
· 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 | 第11-12页 |
· 发达国家农药残留现状 | 第12-13页 |
2 农药残留的主要危害 | 第13-15页 |
· 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 第13-14页 |
· 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 第14页 |
· 农药残留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 第14-15页 |
3 我国对于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 第15页 |
4 农药残留检测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 第17-25页 |
1 样品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固相萃取法(Solid-Phase Extraction,SPE) | 第17-18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 第18页 |
·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MSPDE) | 第18页 |
· 加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 | 第18-19页 |
· 超声波辅助萃取(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UAE) | 第19页 |
·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 第19页 |
2 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 色谱技术 | 第19-21页 |
· 色谱联用技术 | 第21页 |
· 酶抑制技术(EnzymeInhibition) | 第21-22页 |
·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 | 第22-23页 |
· 分子印迹合成受体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Synthetic Receptor,MISR) | 第23页 |
·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 第23页 |
· 活体检测法 | 第23-24页 |
· 光谱技术 | 第24页 |
· 电化学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 第25-31页 |
1 免疫分析法的类型 | 第25-28页 |
· 放射性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 | 第25页 |
· 酶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oassay,EIA) | 第25-26页 |
· 荧光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immunoassay,FIA) | 第26页 |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 | 第26-27页 |
· 免疫传感器技术(Immunosensor) | 第27页 |
· 免疫层析和胶体金技术 | 第27-28页 |
2 影响农药残留免疫分析应用的一些因素 | 第28-29页 |
· 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的制备 | 第28页 |
· 抗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 免疫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 | 第29页 |
3 免疫分析在农药残留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1-70页 |
第一章 O-(2-异丙氧基羰基苯基)硫代磷酰胺类农药通用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第32-40页 |
摘要 | 第32页 |
ABSTRACT | 第32-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半抗原结构的鉴定 | 第36-37页 |
· 人工抗原偶联鉴定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 半抗原的设计 | 第38-39页 |
· 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39-40页 |
第二章 O-(2-异丙氧基羰基苯基)硫代磷酰胺类农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0-58页 |
摘要 | 第40页 |
ABSTRACT | 第40-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52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52页 |
2 结果 | 第52-55页 |
· 小鼠血清效价测定 | 第52页 |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52页 |
· 杂交瘤细胞株的冻存及复苏 | 第52-53页 |
· 杂交瘤细胞核型分析 | 第53页 |
· 单克隆抗体类型鉴定 | 第53页 |
· 单克隆抗体的亲和性 | 第53-54页 |
·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 第54-55页 |
· 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性 | 第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 第55-56页 |
· 关于多残留检测 | 第56-58页 |
第三章 O-(2-异丙氧基羰基苯基)硫代磷酰胺类农药单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8-70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58-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1页 |
· 添加回收实验 | 第61页 |
2 结果 | 第61-67页 |
· 最佳工作浓度 | 第61-62页 |
· 最佳封闭物 | 第62页 |
· 最佳盐离子浓度 | 第62-63页 |
· 最佳pH值 | 第63-64页 |
· 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4-66页 |
· 添加回收率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70页 |
· 关于抗体灵敏度 | 第67-68页 |
· 关于抗体特异性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一 常用培养液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78-80页 |
附录二 常用名词缩略语 | 第80-82页 |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