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2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2.3 水资源与土壤 | 第18页 |
2.4 植被、生物 | 第18-19页 |
2.5 人口状况 | 第19-20页 |
2.6 经济发展状况 | 第20页 |
2.7 旅游业状况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2-24页 |
3.1.1 土地利用景观分类数据 | 第22页 |
3.1.2 高程、坡度、道路、水系等数据 | 第22-23页 |
3.1.3 统计数据 | 第23页 |
3.1.4 乌鲁木齐县旅游数据 | 第23-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3.2.1 RS方法 | 第24页 |
3.2.2 GIS方法 | 第24-25页 |
3.2.3 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25页 |
3.2.4 景观指数法 | 第25-26页 |
3.2.5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26-27页 |
3.3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3.3.1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7页 |
3.3.2 景观类型的信息提取与分类处理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乌鲁木齐县景观类型时空变化(1996-2015 年) | 第29-40页 |
4.1 乌鲁木齐县景观类型结构变化 | 第29-32页 |
4.2 乌鲁木齐县景观类型变化速度 | 第32-36页 |
4.2.1 综合土地利用景观变化动态度 | 第32-33页 |
4.2.2 单一土地利用景观变化动态度 | 第33-36页 |
4.3 乌鲁木齐县景观类型转移方向 | 第36-38页 |
4.3.1 1996 -2015 年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转移 | 第36-37页 |
4.3.2 1996 -2006 年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转移 | 第37页 |
4.3.3 2006 -2015 年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转移 | 第37-38页 |
4.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乌鲁木齐县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996-2015 年) | 第40-65页 |
5.1 乌鲁木齐县景观指数获取与处理 | 第40-42页 |
5.2 乌鲁木齐县总体景观水平指数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5.3 乌鲁木齐县各乡镇景观水平指数变化分析 | 第43-45页 |
5.4 乌鲁木齐县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 第45-49页 |
5.5 乌鲁木齐县各乡镇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 第49-62页 |
5.5.1 板房沟(乡)镇类型水平景观指数 | 第49-51页 |
5.5.2 甘沟乡类型水平景观指数 | 第51-53页 |
5.5.3 萨尔达坂乡类型水平景观指数 | 第53-55页 |
5.5.4 水西沟镇类型水平景观指数 | 第55-58页 |
5.5.5 托里乡类型水平景观指数 | 第58-60页 |
5.5.6 永丰乡类型水平景观指数 | 第60-62页 |
5.6 小结 | 第62-65页 |
第六章 乌鲁木齐县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 | 第65-85页 |
6.1 乌鲁木齐县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选取与处理 | 第65-71页 |
6.1.1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的选取 | 第65-66页 |
6.1.2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的处理 | 第66-71页 |
6.2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71-72页 |
6.3 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72-80页 |
6.3.1 乌鲁木齐县土地利用景观转变为耕地的驱动力分析 | 第72-73页 |
6.3.2 乌鲁木齐县土地利用景观转变为林地的驱动力分析 | 第73-75页 |
6.3.3 乌鲁木齐县土地利用景观转变为草地的驱动力分析 | 第75-76页 |
6.3.4 乌鲁木齐县土地利用景观转变为建设用地的驱动力分析 | 第76-78页 |
6.3.5 乌鲁木齐县土地利用景观转变为水域的驱动力分析 | 第78-80页 |
6.4 乌鲁木齐县景观格局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综合分析 | 第80-83页 |
6.4.1 乌鲁木齐县景观格局变化的自然驱动机制 | 第80-81页 |
6.4.2 乌鲁木齐县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 | 第81-83页 |
6.5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7.1 结论 | 第85-87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及参与课题 | 第91-92页 |
乌鲁木齐县野外实践照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