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国外DSM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DSM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DSM与CPM的理论依据 | 第21-32页 |
2.1 建设项目进度计划 | 第21-22页 |
2.2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 第22-24页 |
2.2.1 关键路径法(CPM) | 第22-23页 |
2.2.2 CPM模型的主要时间参数(以双代号网路图为例) | 第23页 |
2.2.3 CPM模型计算进度计划的主要步骤 | 第23-24页 |
2.3 设计结构矩阵DSM | 第24-29页 |
2.3.1 设计结构矩阵DSM的工作关系模式 | 第24-25页 |
2.3.2 建立初始矩阵 | 第25-26页 |
2.3.3 初始矩阵作业识别优化 | 第26-27页 |
2.3.4 初始矩阵作业排序优化 | 第27页 |
2.3.5 时间因子的引入 | 第27-28页 |
2.3.6 基于DSM的项目进度计划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2.4 基于DSM的进度计划优化模型的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2.4.1 基于信息传递时间因子对建设项目优化的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2.4.2 基于按要求工期完工概率对建设项目进度优化的理论依据 | 第30页 |
2.5 DSM与CPM的比较和评价 | 第30-32页 |
3. 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进度计划 | 第32-47页 |
3.1 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 | 第32-35页 |
3.1.1 高校建设项目的特点 | 第32-33页 |
3.1.2 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概况 | 第33-35页 |
3.2 CPM制定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 | 第35-43页 |
3.2.1 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的WBS | 第35-37页 |
3.2.2 确定各作业活动的逻辑关系 | 第37-40页 |
3.2.3 用CPM计算项目建设工期,制定进度计划 | 第40-42页 |
3.2.4 基于CPM的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完工概率 | 第42-43页 |
3.3 CPM制定的进度计划与工程实际存在偏差 | 第43-47页 |
3.3.1 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实际进度 | 第43页 |
3.3.2 CPM的进度计划与工程实际的偏差 | 第43-44页 |
3.3.3 产生偏差的原因 | 第44-47页 |
4. 基于DSM的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 | 第47-69页 |
4.1 决策和策划阶段的进度计划 | 第47-53页 |
4.1.1 决策和策划阶段的初始矩阵 | 第47-50页 |
4.1.2 分析时间因子参数 | 第50-52页 |
4.1.3 计算决策与策划阶段的建设工期 | 第52-53页 |
4.2 前期报建阶段的进度计划 | 第53-56页 |
4.2.1 前期报建阶段的初始矩阵 | 第53-54页 |
4.2.2 前期报建阶段P矩阵、S矩阵 | 第54-55页 |
4.2.3 计算前期报建阶段的建设工期 | 第55-56页 |
4.3 施工准备阶段的进度计划 | 第56-60页 |
4.3.1 施工准备阶段的初始矩阵 | 第56-57页 |
4.3.2 施工准备阶段A矩阵、P矩阵、S矩阵 | 第57-59页 |
4.3.3 计算施工准备阶段的建设工期 | 第59-60页 |
4.4 施工建设阶段的进度计划 | 第60-63页 |
4.4.1 施工建设阶段的初始矩阵 | 第60页 |
4.4.2 施工建设阶段A矩阵、P矩阵、S矩阵 | 第60-62页 |
4.4.3 计算施工建设阶段的建设工期 | 第62-63页 |
4.5 竣工验收阶段的进度计划 | 第63-68页 |
4.5.1 竣工验收阶段的初始矩阵 | 第63-64页 |
4.5.2 竣工验收阶段A矩阵、P矩阵、S矩阵 | 第64-65页 |
4.5.3 计算竣工验收阶段的建设工期 | 第65-66页 |
4.5.4 制定进度计划 | 第66-67页 |
4.5.5 基于DSM的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完工概率 | 第67-68页 |
4.6 DSM制定的进度计划与工程实际对比 | 第68-69页 |
5. 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工期优化方案 | 第69-75页 |
5.1 基于时间因子优化进度计划 | 第70-72页 |
5.1.1 明确岗位职责,降低信息传递流耗时 | 第71页 |
5.1.2 改善信息传递流程,减少信息流的传递次数 | 第71-72页 |
5.2 发掘任务活动的压缩潜力,合理分配可用资源 | 第72-73页 |
5.3 制定进度计划 | 第73-74页 |
5.4 优化后基于DSM的J大学T宿舍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完工概率 | 第74页 |
5.5 优化后的DSM制定的进度计划与工程实际对比 | 第74-75页 |
6. DSM与CPM的对比评价 | 第75-79页 |
6.1 DSM的进度计划和CPM进度计划对比 | 第75-76页 |
6.2 优化的DSM进度计划和CPM进度计划对比 | 第76-77页 |
6.3 DSM在J大学其他项目的应用评价 | 第77-7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总结和建议 | 第79-80页 |
7.1.1 总结 | 第79页 |
7.1.2 建议 | 第79-80页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