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水景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关注 | 第10页 | · 水景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人性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 城市广场 | 第13-14页 | · 城市广场水景 | 第14页 | · 人性化与人性化设计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人性化水景设计的作用及显著特征 | 第17-29页 | · 广场水景的表现形式 | 第17-20页 | · 静态水景 | 第17-18页 | · 动态水景 | 第18-20页 | · 人性化广场水景设计的作用 | 第20-23页 | · 增进人与广场环境的和谐关系 | 第20页 | · 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 第20-21页 | · 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 第21-22页 | · 增强了广场的活力——人的参与性 | 第22-23页 | · 当代广场水景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 设计无视用地特征,过于追求气派 | 第23页 | · 水景的形式单一,缺少亲水空间 | 第23-24页 | · 水景尺度不当,空间舒适度降低 | 第24页 | · 水景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 第24-25页 | · 无明显地域特征,缺少文化内涵 | 第25页 | · 人性化广场水景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25页 | · 广场空间的相关因素 | 第25-26页 | · 社会文化因素 | 第26-27页 | · 经济技术因素 | 第27页 | · 人性化水景设计的显著特征 | 第27-28页 | · 注重人行为的空间塑造 | 第27-28页 | · 注重人心里的场所感知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广场水景人性化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9-45页 | · 广场水景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研究 | 第29-40页 | · 人对水的生理感知 | 第29-30页 | · 人对水的心里体验 | 第30-32页 | · 人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下的行为及心理研究 | 第32-35页 | · 不同类型人的亲水行为特征 | 第35-37页 | · 广场水景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 | 第37-40页 | · 场所精神文化的理念研究 | 第40-44页 | · 情感表达与认同 | 第41-42页 | · 场所精神与地域文化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广场水景的人性化设计内容 | 第45-61页 | · 对场所的认同与融合 | 第45-49页 | · 对广场环境功能的认同 | 第45-47页 | · 对广场空间场地的融合 | 第47-49页 | · 人性化的比例与尺度 | 第49-52页 | · 广场的平面尺度与水景设计 | 第49-50页 | · 立体水景的比例与尺度 | 第50页 | · 与倒影有关的水景平面尺度 | 第50-51页 | · 其他相关比例与尺度 | 第51-52页 | · 多元化水景空间的营造 | 第52-53页 | · 曲线的水岸形态 | 第52页 | · 合理的空间分隔 | 第52-53页 | · 视景空间的合理组织 | 第53页 | · 参与性亲水空间的营造 | 第53-58页 | · 利用高差营造的亲水空间 | 第54页 | · “薄水”的设计 | 第54-55页 | · 要素的叠合 | 第55-56页 | · 丰富的驳岸形式 | 第56-57页 | · 水景的立体型与趣味性 | 第57-58页 | · 水景设施的安全性和良好维护 | 第58页 | · 广场水景空间场所精神的体现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实例分析 | 第61-98页 | · 城市广场水景人性化的评价依据 | 第61-62页 | · 实例分析1——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水景 | 第62-81页 | · 广场水景概况 | 第62-65页 | · 水景的使用状况分析 | 第65-69页 | · 人性化分析与评价 | 第69-81页 | · 总体评价 | 第81页 | · 实例分析2——哈尔滨群力中心广场水景 | 第81-97页 | · 广场水景概况 | 第81-85页 | · 水景的使用状况分析 | 第85-88页 | · 人性化分析与评价 | 第88-96页 | · 总体评价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6 广场水景的人性化设计 | 第98-122页 | · 城市广场水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 第98-99页 | · 水景的空间形态设计 | 第99-108页 | · 广场的空间形态结构 | 第99-101页 | · 水景与广场的位置关系与人的行为心理 | 第101-103页 | · 人的行为活动与水景空间形态的生成 | 第103-108页 | · 水景空间构成要素的人性化设计 | 第108-121页 | · 水体 | 第108-111页 | · 驳岸 | 第111-113页 | · 池底 | 第113-115页 | · 道路 | 第115-117页 | · 水中动植物 | 第117-119页 | · 装饰性要素 | 第119-120页 | · 其他安全性设施 | 第120-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结论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