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光催化半导体简介 | 第13-16页 |
1.2.1 光催化半导体制氢原理 | 第13-14页 |
1.2.2 光催化半导体材料 | 第14-16页 |
1.3 硫化物光催化半导体材料的制备 | 第16-17页 |
1.3.1 水热法 | 第16-17页 |
1.3.2 原位生长法 | 第17页 |
1.3.3 煅烧法 | 第17页 |
1.4 硫化物光催化半导体的改性 | 第17-19页 |
1.4.1 贵金属助催化剂改性 | 第17-18页 |
1.4.2 半导体复合改性 | 第18页 |
1.4.3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复合改性 | 第18-19页 |
1.5 生物结构碳 | 第19页 |
1.6 选题意义 | 第19页 |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制备与表征 | 第21-26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2.3.1 竹叶模板的预处理 | 第22页 |
2.3.2 简单浸渍煅烧法制备硫化物/生物结构碳光催化复合材料 | 第22页 |
2.3.3 水热煅烧法制备硫化物/生物结构碳光催化复合材料 | 第22-23页 |
2.3.4 煅烧水热法制备硫化物/生物结构碳光催化复合材料 | 第23页 |
2.4 表征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23-26页 |
2.4.1 热重分析(TG- DSC) | 第23-24页 |
2.4.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24页 |
2.4.3 荧光显微镜分析 | 第24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4页 |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4页 |
2.4.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 vis DRS) | 第24页 |
2.4.7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24-25页 |
2.4.8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PL) | 第25页 |
2.4.9 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硫化镉/生物结构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构建 | 第26-47页 |
3.1 前言 | 第26-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45页 |
3.2.1 荧光显微分析 | 第27页 |
3.2.2 TG分析 | 第27-30页 |
3.2.3 SEM分析 | 第30-34页 |
3.2.4 TEM分析 | 第34-35页 |
3.2.5 XRD分析 | 第35-38页 |
3.2.6 UV– vis DRS分析 | 第38-39页 |
3.2.7 Raman分析 | 第39-41页 |
3.2.8 PL分析 | 第41-43页 |
3.2.9 光催化性能 | 第43-45页 |
3.3 CdS生长机理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二硫化钼/生物结构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构建 | 第47-64页 |
4.1 前言 | 第47-4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62页 |
4.2.1 TG分析 | 第48-50页 |
4.2.2 SEM分析 | 第50-54页 |
4.2.3 TEM分析 | 第54-56页 |
4.2.4 XRD分析 | 第56-57页 |
4.2.5 UV- vis DRS | 第57-58页 |
4.2.6 Raman分析 | 第58-60页 |
4.2.7 PL分析 | 第60-61页 |
4.2.8 光催化性能 | 第61-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硫化锌/生物结构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构建 | 第64-79页 |
5.1 前言 | 第64-6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5-78页 |
5.2.1 TG分析 | 第65-67页 |
5.2.2 SEM分析 | 第67-70页 |
5.2.3 TEM分析 | 第70-72页 |
5.2.4 XRD分析 | 第72-74页 |
5.2.5 UV- vis DRS | 第74-75页 |
5.2.6 PL分析 | 第75-77页 |
5.2.7 光催化性能 | 第77-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