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水质遥感技术简介 | 第17页 |
1.2.2 基于遥感的水体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基于遥感的水体异常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2-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水质遥感监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 第24-36页 |
2.1 水质遥感监测技术 | 第24-32页 |
2.1.1 水质遥感监测原理 | 第24-28页 |
2.1.2 遥感影像水体提取一般方法 | 第28-29页 |
2.1.3 遥感数据类型 | 第29-32页 |
2.2 基于多光谱遥感进行城市河道水体异常检测的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2.2.1 基于多光谱遥感进行城市河道水体异常检测的流程 | 第32-34页 |
2.2.2 河道水体异常检测方法性能评估 | 第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城市河道水体提取与两时相岸线变化检测 | 第36-64页 |
3.1 概述 | 第36-37页 |
3.2 多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37-42页 |
3.2.1 辐射定标 | 第37-38页 |
3.2.2 大气校正 | 第38-39页 |
3.2.3 几何校正 | 第39-41页 |
3.2.4 影像融合 | 第41-42页 |
3.3 河道水体提取 | 第42-54页 |
3.3.1 水体指数法及面向对象分类法在城市河道水体提取中的适用性 | 第42-47页 |
3.3.2 基于水体指数和区域生长法的城市河道水体提取方法 | 第47-51页 |
3.3.3 实验案例与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3.4 两时相河道岸线变化检测 | 第54-62页 |
3.4.1 两时相影像河道岸线配准 | 第55页 |
3.4.2 水体区域比较及岸线变化检测 | 第55-56页 |
3.4.3 检测实验案例与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空间尺度上的城市河道水质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 第64-76页 |
4.1 概述 | 第64-65页 |
4.2 河道水质空间异常检测问题研究 | 第65-68页 |
4.2.1 针对平面空间中异常检测的二维滑动窗方法 | 第65-67页 |
4.2.2 基于多元高斯分布的双阈值异常检测算法 | 第67-68页 |
4.2.3 形态学后处理 | 第68页 |
4.3 检测实验案例与结果分析 | 第68-75页 |
4.3.1 人为添加异常区域实验 | 第68-73页 |
4.3.2 实际废水及泥沙污染案例 | 第73-74页 |
4.3.3 讨论分析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基于两时相遥感影像的城市河道水质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 第76-106页 |
5.1 概述 | 第76-77页 |
5.2 不同时相影像分析 | 第77-79页 |
5.3 基于遥感的两时相变化检测现有方法 | 第79-80页 |
5.4 两时相影像不变背景区域提取 | 第80-91页 |
5.4.1 主成分分析法和独立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81-85页 |
5.4.2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粗提取不变背景 | 第85-87页 |
5.4.3 使用独立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剔除变化背景 | 第87-91页 |
5.5 两时相影像河道水质异常变化检测 | 第91-95页 |
5.5.1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待检测影像 | 第91-92页 |
5.5.2 根据不变背景的统计特性检测异常 | 第92-95页 |
5.6 检测实验案例与结果分析 | 第95-103页 |
5.6.1 河段中部分区域产生水质异常 | 第95-100页 |
5.6.2 河段整体产生水质异常 | 第100-101页 |
5.6.3 河段中基本无水质异常产生 | 第101-102页 |
5.6.4 讨论分析 | 第102-10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6-10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历 | 第115-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