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9页 |
1.3.1 关于双向FDI的研究 | 第13页 |
1.3.2 关于双向FDI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 第13-19页 |
1.3.3 总结述评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2.1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 第23-24页 |
2.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4-29页 |
2.2.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6-29页 |
第3章 中国双向FDI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9-40页 |
3.1 中国双向FDI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1.1 中国双向FDI规模 | 第29-30页 |
3.1.2 中国双向FDI行业分布 | 第30-32页 |
3.1.3 中国IFDI来源地分布、OFDI区位分布 | 第32-33页 |
3.2 我国双向FDI技术溢出测算与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3.2.1 双向FDI技术溢出测算 | 第33-34页 |
3.2.2 双向FDI技术溢出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3.3 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双向FDI技术溢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 第40-48页 |
4.1 双向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 | 第40-44页 |
4.1.1 人力资本流动效应 | 第40-41页 |
4.1.2 示范-模仿效应 | 第41-42页 |
4.1.3 竞争效应 | 第42页 |
4.1.4 产业关联效应 | 第42-43页 |
4.1.5 研发要素溢出效应 | 第43-44页 |
4.2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4.2.1 需求结构的变动 | 第44页 |
4.2.2 供给结构的变动 | 第44-45页 |
4.2.3 就业结构的变动 | 第45页 |
4.3 双向FDI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双向FDI技术溢出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 第48-63页 |
5.1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测算 | 第48-51页 |
5.1.1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 | 第48-50页 |
5.1.2 变量的测算 | 第50-51页 |
5.2 单位根检验与模型设定检验 | 第51-53页 |
5.2.1 面板数据模型单位根检验 | 第52-53页 |
5.2.2 面板数据模型设定检验 | 第53页 |
5.3 模型的估计与实证结果 | 第53-61页 |
5.3.1 全样本中双向FDI技术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结果 | 第54-58页 |
5.3.2 东、中、西部地区双向FDI技术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结果 | 第58-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63-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3-69页 |
6.2.1 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协同发展 | 第64-66页 |
6.2.2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 | 第66-67页 |
6.2.3 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促进东、西、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67-68页 |
6.2.4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68-6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