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
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1 金融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1.1 金融结构理论 | 第20页 | 2.1.2 金融抑制理论 | 第20-21页 | 2.1.3 金融深化理论 | 第21页 | 2.2 区域金融集聚理论 | 第21-22页 | 2.2.1 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理论 | 第21-22页 | 2.2.2 规模经济效应与集聚经济效应 | 第22页 | 2.3 区域经济辐射理论 | 第22-24页 | 2.3.1 梯度转移理论 | 第22-23页 | 2.3.2 增长极理论 | 第23页 | 2.3.3 点轴开发理论 | 第23页 | 2.3.4 网络开发理论 | 第23-24页 | 2.3.5 循环累积因果论 | 第24页 | 2.4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区比较分析 | 第26-38页 | 3.1 四大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 第26-29页 | 3.1.1 经济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1.2 经济基础 | 第27-28页 | 3.1.3 产业结构 | 第28-29页 | 3.2 四大区域金融业发展比较分析 | 第29-35页 | 3.2.1 金融业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3.2.2 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 第30-32页 | 3.2.3 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 第32-34页 | 3.2.4 地区金融相关比率 | 第34-35页 | 3.3 四大区域发展中金融合作条件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3.3.1 金融业合作基础 | 第35页 | 3.3.2 区域金融合作现状 | 第35-36页 | 3.4 四大区域比较分析结论 | 第36-38页 | 第4章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38-52页 | 4.1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38-42页 | 4.1.1 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 | 第38-40页 | 4.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第40-41页 | 4.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第41-42页 | 4.1.4 进出口总额 | 第42页 | 4.2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 第42-50页 | 4.2.1 金融业整体概况 | 第42-44页 | 4.2.2 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 第44-48页 | 4.2.3 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48-50页 | 4.3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4.3.1 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业集聚度不足 | 第50页 | 4.3.2 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社会融资结构失衡 | 第50-51页 | 4.3.3 金融服务落后,金融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 第51-52页 | 第5章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 | 第52-58页 | 5.1 加大实体经济建设力度,提升金融资源集聚效应 | 第52-54页 | 5.1.1 以建设实体经济为着力点 | 第52页 | 5.1.2 提升区域金融资源集聚效应 | 第52-53页 | 5.1.3 客观、科学地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 | 第53-54页 | 5.2 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 第54-55页 | 5.3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金融 | 第55-58页 | 5.3.1 构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 第55页 | 5.3.2 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 第55-56页 | 5.3.3 发展特色金融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