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9
页 | ABSTRACT | 第9-11
页 | 引言 | 第11-13
页 | 1 开发区及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 第13-26
页 | · 开发区综述 | 第13-18
页 | · 开发区的概念 | 第13
页 | · 我国开发区发展现状 | 第13-15
页 | · 开发区的作用 | 第15
页 | · 我国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 第15-16
页 | · 开发区存在的问题 | 第16-18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 第18-23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18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研究 | 第18-19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 第19-22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方向 | 第22-23
页 |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 第23-26
页 |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23-25
页 |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的应用 | 第25-26
页 | 2 闽北经济开发区概况 | 第26-28
页 |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8-30
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
页 | · 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 第28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 第28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 第28
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30
页 | 4 研究技术方法与步骤 | 第30-41
页 | · 评价范围 | 第30
页 | · 评价原则 | 第30
页 | · 基础资料收集 | 第30-31
页 | ·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 第31-32
页 | · 调查内容 | 第31
页 | · 调查步骤 | 第31-32
页 | · 调查方法 | 第32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 第32-38
页 |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3
页 |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3-35
页 | · 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 | 第35-37
页 | · 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37
页 | · 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 第37-38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 第38-41
页 | · 扩展潜力测算 | 第38-39
页 | · 结构潜力测算 | 第39
页 | · 强度潜力测算 | 第39
页 | · 管理潜力测算 | 第39
页 | · 尚可供地年数测算 | 第39-41
页 | 5 闽北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 第41-46
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41
页 | · 土地利用分布情况 | 第41-42
页 | · 土地供应结构分析 | 第42-44
页 | · 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 第44-45
页 | · 用地效益分析 | 第45
页 | · 土地利用管理绩效分析 | 第45-46
页 | · 土地利用监管绩效 | 第45
页 | · 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 | 第45-46
页 | 6 闽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 第46-51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 第46-49
页 | · 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 第49-51
页 | · 园区选址不当,致使开发成本巨大 | 第49
页 | · 政府开发力度大,企业开工效率低 | 第49-50
页 | · 占用大量农用地,特别是耕地 | 第50
页 | · 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 | 第50-51
页 | 7 闽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 第51-54
页 | · 扩展潜力分析 | 第51
页 | · 结构潜力分析 | 第51
页 | · 强度潜力分析 | 第51-52
页 | · 管理潜力分析 | 第52
页 |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 第52-53
页 | · 尚可供地年数分析 | 第53-54
页 | 8 挖掘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措施 | 第54-58
页 | · 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和产业管理 | 第54
页 | · 加强政策调控,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5
页 | · 加强土地监管,建立土地信息管理制度 | 第55
页 | · 利用税费政策加速开发区经济增长 | 第55
页 | · 运用地价杠杆,促进用地集约 | 第55-56
页 | · 充分挖掘各种潜力 | 第56-57
页 | · 扩展潜力挖掘措施 | 第56
页 | · 结构潜力挖掘措施 | 第56
页 | · 强度潜力挖掘措施 | 第56-57
页 | · 管理潜力挖掘措施 | 第57
页 | · 建立新型评价制度,定期公布评价成果 | 第57
页 | · 突出本区域产业性质和优化产业结构 | 第57-58
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
页 | 致谢 | 第6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