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环境的民生档案共享机制建设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6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目的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民生档案及其共享机制 | 第16-26页 | · 国内民生档案 | 第16-19页 | · 民生档案的内涵 | 第16-17页 | · 民生档案的类别 | 第17-18页 | · 民生档案的价值 | 第18-19页 | · 民生档案管理现状 | 第19-20页 | · 供需关系失衡 | 第19页 | · 资源结构失衡 | 第19-20页 | · 管理水平失衡 | 第20页 | · 数字环境赋予民生档案管理的新内涵 | 第20-22页 | · 档案管理电子化 | 第20-21页 | · 档案资源数字化 | 第21页 | · 服务运行网络化 | 第21页 | · 档案利用便捷化 | 第21-22页 | · 基于数字环境的民生档案共享机制 | 第22-26页 | · 民生档案共享机制的内涵 | 第22页 | · 数字环境与民生档案共享机制的契合 | 第22-23页 | · 数字环境下民生档案共享机制的建构 | 第23-24页 | · 民生档案共享的目标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影响民生档案管理的因素 | 第26-32页 | · 体制因素 | 第26-27页 | · 影响民生档案管理的条块体制 | 第26页 | · 系统内与系统外的障碍 | 第26-27页 | · 行政管理与档案服务合一的体制 | 第27页 | · 制度因素 | 第27-28页 | · 行政为主的建档模式 | 第27-28页 | · 档案制度建设滞后 | 第28页 | · 管理因素 | 第28-30页 | · 民生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 第28-29页 | · 民生档案收集难度较大 | 第29页 | · 民生档案整理水平不高 | 第29页 | · 民生档案收集水平低下 | 第29-30页 | · 人员因素 | 第30-32页 | · 知识结构不合理 | 第30页 | · 性别比例不合理 | 第30页 | · 档案工作人员态度消极 | 第30-31页 | · 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建立民生档案共享机制的原则和措施 | 第32-39页 | · 建立的原则 | 第32-33页 | · 完整性 | 第32页 | · 系统性 | 第32页 | · 标准化 | 第32-33页 | · 高度重视民生,建立健全的民生档案法规保障 | 第33页 | · 健全法律法规,推进民生档案法制建设 | 第33页 | · 加强依法治档,推进民生档案有法可依 | 第33页 | · 宣传法律法规,推进民生档案走入民生 | 第33页 | · 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民生档案建档力度 | 第33-35页 | · 加强民生档案业务指导 | 第33-34页 | · 加强民生档案考核工作 | 第34页 | · 加强民生档案协同会办机制 | 第34-35页 | · 加强民生档案网上阵地建设 | 第35页 | · 注重挖掘整合,构建丰富的馆藏资源体系 | 第35-37页 | · 根据形成主体整合 | 第35页 | · 根据载体形态整合 | 第35-36页 | · 借助数字化技术整合 | 第36页 | · 借助市场手段加速整合 | 第36-37页 | · 加强人才培育,提升服务水平 | 第37-39页 | · 引进综合性的高素质档案人才 | 第37页 | ·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 第37-38页 | ·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建设 | 第38页 | ·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 主要观点和认识 | 第39页 |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