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目 录 | 第1-35
页 |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 第35-50
页 |
1.1 引言 | 第35-38
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35-36
页 |
1.1.2 论文选题和研究的意义 | 第36-37
页 |
1.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37-38
页 |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 | 第38-41
页 |
1.2.1 商务 | 第38
页 |
1.2.2 电子商务的定义 | 第38-39
页 |
1.2.3 电子商务概念模型 | 第39-41
页 |
1.3 电子商务框架构成 | 第41-43
页 |
1.3.1 网络层 | 第41-42
页 |
1.3.2 多媒体消息/信息发布 | 第42
页 |
1.3.3 一般业务服务层 | 第42
页 |
1.3.4 公共政策和法律 | 第42
页 |
1.3.5 安全、技术标准 | 第42-43
页 |
1.4 电子商务类型 | 第43-45
页 |
1.4.1 BtoB(Business to Business)型 | 第43-44
页 |
1.4.2 BtoC(Business to Customer)型 | 第44-45
页 |
1.4.3 CtoC(Customer to Customer)型 | 第45
页 |
1.5 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 | 第45-48
页 |
1.5.1 传统电子商务 | 第45-46
页 |
1.5.2 现代电子商务 | 第46-48
页 |
1.6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 第48-50
页 |
1.6.1 电子商务首先使企业面对的市场发生了变化 | 第48
页 |
1.6.2 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流通渠道 | 第48-49
页 |
1.6.3 网络广告改变了企业的传播方式 | 第49-50
页 |
第二章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50-61
页 |
2.1 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50-52
页 |
2.1.1 全球电子商务,美国独占螯头 | 第50-51
页 |
2.1.2 亚洲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良好 | 第51
页 |
2.1.3 移动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 第51
页 |
2.1.4 电子商务市场未来新格局 | 第51-52
页 |
2.2 我国电子商务现状 | 第52-53
页 |
2.3 我国BtoC型电子商务现状 | 第53-57
页 |
2.3.1 BtoC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概况 | 第53-54
页 |
2.3.2 网民参与BtoC型电子商务的状况 | 第54-55
页 |
2.3.3 当前网上热门交易的商品 | 第55-56
页 |
2.3.4 网民的态度及行为习惯 | 第56-57
页 |
2.4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几大问题 | 第57-59
页 |
2.4.1 宏观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57-58
页 |
2.4.2 技术方面的问题 | 第58
页 |
2.4.3 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58-59
页 |
2.5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潜力及机遇 | 第59-61
页 |
2.5.1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潜力 | 第59
页 |
2.5.2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 | 第59-61
页 |
第三章 BtoC型电子商务的市场分析 | 第61-74
页 |
3.1 市场性质的变化 | 第61-62
页 |
3.1.1 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将进行直接网上交易 | 第61
页 |
3.1.2 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时变化 | 第61
页 |
3.1.3 市场细分的彻底化 | 第61-62
页 |
3.1.4 商品流通和交易方式的改变 | 第62
页 |
3.2 营销市场要素特征及分析 | 第62-66
页 |
3.2.1 消费主体 | 第63-65
页 |
3.2.2 购买力 | 第65-66
页 |
3.2.3 购买欲望 | 第66
页 |
3.3 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分析 | 第66-69
页 |
3.3.1 个性消费的复归 | 第67
页 |
3.3.2 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 第67-68
页 |
3.3.3 消费心理稳定性减小,转换速度加快 | 第68
页 |
3.3.4 对购买方便性的需求与对购物乐趣的追求并存 | 第68
页 |
3.3.5 消费行为的理性化 | 第68-69
页 |
3.4 除以上基本特征外,我国消费者的特征及分析 | 第69-74
页 |
3.4.1 网络用户大部分是知识型的群体 | 第69-71
页 |
3.4.2 网络用户有大部分并不是现实的目标顾客 | 第71
页 |
3.4.3 今后增加的网络用户主要是独生子女 | 第71-72
页 |
3.4.4 其他特征 | 第72-74
页 |
第四章 BtoC型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4P的发展 | 第74-87
页 |
4.1 产品(Product) | 第74-83
页 |
4.1.1 产品在营销中的地位 | 第74
页 |
4.1.2 传统产品与电子商务不适应的表现 | 第74-77
页 |
4.1.3 当前电子商务的产品概念 | 第77-78
页 |
4.1.4 BtoC型电子商务产品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78-82
页 |
4.1.5 产品组件策略 | 第82-83
页 |
4.2 价格(Price) | 第83-85
页 |
4.2.1 价格测试 | 第83
页 |
4.2.2 集体议价 | 第83-84
页 |
4.2.3 密切联系供应商,提高控价能力 | 第84-85
页 |
4.3 渠道(Place) | 第85
页 |
4.4 促销(Promote) | 第85-87
页 |
第五章 BtoC型电子商务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第87-103
页 |
5.1 7C营销策略 | 第87-95
页 |
5.1.1 顾客策略(Customer) | 第87-88
页 |
5.1.2 成本策略(Cost) | 第88-89
页 |
5.1.3 方便性策略(Convenience) | 第89-90
页 |
5.1.4 沟通策略(Communication) | 第90-91
页 |
5.1.5 信用策略(Credit) | 第91-92
页 |
5.1.6 创新策略(Change) | 第92-93
页 |
5.1.7 核心能力策略(Core-competence) | 第93-95
页 |
5.2 7C营销组合策略模型 | 第95-96
页 |
5.2.1 7C营销组合策略模型的建立 | 第95
页 |
5.2.2 7C营销组合策略模型的说明 | 第95-96
页 |
5.3 7C营销组合策略与4P营销组合策略的整合模型 | 第96-99
页 |
5.3.1 7C营销组合策略与4P营销组合策略 | 第96-97
页 |
5.3.2 7C营销组合策略与4P营销组合策略平面整合模型 | 第97-98
页 |
5.3.3 7C营销组合策略与4P营销组合策略立体整合模型 | 第98-99
页 |
5.4 BtoC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实务导向 | 第99-103
页 |
5.4.1 注意力策略 | 第99-100
页 |
5.4.2 品牌策略 | 第100-102
页 |
5.4.3 利润点策略 | 第102-103
页 |
结束语 | 第103-104
页 |
致 谢 | 第104-105
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5-10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