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S/RDC的设计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
页 | Abstract | 第4-8
页 | 1 综述 | 第8-16
页 | · 伺服系统的历史及现状 | 第8-12
页 | · 交流伺服系统 | 第8-9
页 | · 旋转变压器 | 第9-10
页 | · 自整角机 | 第10-11
页 | · 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1-12
页 | ·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
页 | · 芯片介绍 | 第14-16
页 | 2 输入信号隔离与降压 | 第16-21
页 | · 输入信号隔离的必要性 | 第16
页 | · 输入信号的格式 | 第16-17
页 | · 旋转变压器输出信号格式 | 第16-17
页 | · 自整角机输出信号格式 | 第17
页 | · 信号隔离与降压方案的设计 | 第17-19
页 | · 电路仿真结果 | 第19-21
页 | 3 信号适配与输入模式的自动识别 | 第21-30
页 | · 信号适配 | 第21-26
页 | · 旋转变压器信号的转换方式 | 第21-22
页 | · 自整角机信号的转换方式 | 第22-25
页 | · 原理及电路设计 | 第22-24
页 | · 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4-25
页 | · 兼容旋转变压器/自整角机模式的输入适配电路 | 第25-26
页 | · 输入模式自动识别 | 第26-28
页 | · 峰值识别电路的原理 | 第26-28
页 | · 输入模式自动识别电路 | 第28
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
页 | 4 角度—数字信号转换器的实现方法 | 第30-52
页 | · 角度—数字转换器的原理 | 第30-31
页 | · 比例乘法器 | 第31-36
页 | · 比例乘法器的原理 | 第31-33
页 | · 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3-36
页 | · 角度误差为1LSB | 第33-34
页 | · 阶跃信号输入 | 第34-36
页 | · 相敏检测器 | 第36-38
页 | · 相敏检测器的原理 | 第36-37
页 | · 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7-38
页 | · 积分器 | 第38-40
页 | · 原理和设计分析 | 第38-39
页 | · 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9-40
页 | · 压控振荡器(VCO) | 第40-45
页 | · VCO的原理 | 第40-43
页 | · 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3-45
页 | · 加减计数器和数字输出锁存器 | 第45-46
页 | · 角度—数字信号转换器的整体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50
页 | · 入阶跃信号时,转换器的输出精度 | 第46-47
页 | · 跟踪转换时,转换器的输出精度 | 第47-50
页 | · 转换器动态范围的选择与调整 | 第50-51
页 | · 本章小节 | 第51-52
页 | 5 误差信号检测(BIT) | 第52-59
页 | · 电路设计思路 | 第52-56
页 | · D触发器(DT)模块 | 第53
页 | · Setup模块 | 第53-55
页 | · clear模块 | 第55-56
页 | · 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58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
页 | 6 转换器的实现 | 第59-64
页 | · 整体电路的最坏情况分析 | 第59-61
页 | · 整体电路的物理实现 | 第61-64
页 | · 角度—数字转换器的物理实现 | 第61-63
页 | · 整体系统的物理实现(计划) | 第63-64
页 | 7 总结 | 第64-66
页 | · 论文总结 | 第64-65
页 | · 工作计划 | 第65-66
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
页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70
页 | 致谢 | 第70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