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1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
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
页 |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7
页 |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12-13
页 |
· “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 | 第13-14
页 |
· “灌输”理论 | 第14-15
页 |
· 我党领导人关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理论与实践 | 第15-17
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19
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8
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
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
页 |
· 理论意义 | 第19-20
页 |
· 实践意义 | 第20
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2
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
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
页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 第22-29
页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定位 | 第22-23
页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涵义 | 第22-23
页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 | 第23
页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 第23-29
页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 | 第23-26
页 |
· “老三门”方案 | 第23-24
页 |
· “新三门”方案 | 第24
页 |
· “98”方案 | 第24-25
页 |
· “05”方案 | 第25-26
页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发展历程的启示 | 第26-29
页 |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26-27
页 |
·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宏观指导课程体系的发展 | 第27-28
页 |
·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 第28-29
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功能分析 | 第29-39
页 |
· 政治功能 | 第29-32
页 |
· 政治的导向与警戒功能 | 第30-31
页 |
· 政治环境的营造和稳定功能 | 第31-32
页 |
· 政治的沟通功能 | 第32
页 |
· 文化功能 | 第32-35
页 |
· 文化维护功能 | 第33
页 |
· 文化培育功能 | 第33-34
页 |
· 文化整合功能 | 第34-35
页 |
· 开发功能 | 第35-36
页 |
· 对大学生潜能的开发 | 第35
页 |
· 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 第35-36
页 |
· 净化功能 | 第36-39
页 |
· 对大学生思想的净化 | 第37
页 |
· 对大学生心灵的净化 | 第37-39
页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功能弱化的表现 | 第39-53
页 |
·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39-43
页 |
· 理论深度上,螺旋上升趋势不明显 | 第40-41
页 |
· 呈现方式上,理论实际联系不充分 | 第41-42
页 |
· 内容重复性,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 | 第42-43
页 |
·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43-46
页 |
· 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 第44-45
页 |
· 多样化缺乏,不能吸引大学生的主动性发挥 | 第45
页 |
· 实践性缺失,不能符合大学生的实用性需求 | 第45-46
页 |
· 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 第46-49
页 |
· 教师待遇不理想,制约主观上的积极 | 第47-48
页 |
· 教师培训不到位,导致教学上的滞后 | 第48-49
页 |
· 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49-53
页 |
· 课堂微观环境不容乐观,课堂吸引力有待增强 | 第49-50
页 |
· 学校中观环境建设不力,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 第50-51
页 |
· 社会宏观环境状况堪忧,社会风气有待改善 | 第51-53
页 |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功能强化的对策 | 第53-64
页 |
· 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前提 | 第53-55
页 |
·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知能结合的全面发展 | 第53-54
页 |
·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 第54
页 |
·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 | 第54-55
页 |
·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根本 | 第55-57
页 |
· 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态发展特征,注重课程结构的层次 | 第55-56
页 |
· 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发展需求,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 | 第56-57
页 |
· 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 第57-58
页 |
· 依据大学生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 | 第57
页 |
· 根据大学生思想状况开展针对性教学 | 第57-58
页 |
·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是保证 | 第58-61
页 |
·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 第58-60
页 |
· 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建设 | 第60-61
页 |
·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条件 | 第61-64
页 |
·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吸引力,优化课堂微观环境 | 第61-62
页 |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中观环境 | 第62
页 |
· 改善社会风气,优化社会宏观环境 | 第62-64
页 |
结束语 | 第64-65
页 |
致谢 | 第65-66
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
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9-7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