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1
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
页 |
· 国内外植物竞争研究概况 | 第11-19
页 |
· 竞争理论 | 第11-13
页 |
· 研究植物种间竞争的方法 | 第13-15
页 |
· 添加系列试验 | 第13-14
页 |
· 取代系列试验 | 第14
页 |
· 反应表面试验 | 第14-15
页 |
· 种间竞争的影响因素 | 第15-19
页 |
· 国内外草坪植物群落种间竞争研究概况 | 第19-21
页 |
· 密度限制因素 | 第19
页 |
· 非限制性影响因素 | 第19-21
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3
页 |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3-26
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3
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3
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
页 |
· 仪器及设备 | 第23
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
页 |
· 高羊茅单种(G)及混种组合(GH、GZ)在密度梯度上的竞争动态 | 第23
页 |
· 黑麦草单种(H)及混种组合(GH、HZ)在密度梯度上的竞争动态 | 第23
页 |
· 早熟禾单种(Z)及混种组合(GZ、HZ)在密度梯度上的竞争动态 | 第23-24
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
页 |
· 试验方案 | 第24
页 |
· 土壤处理 | 第24
页 |
· 试验设计 | 第24
页 |
· 管理措施 | 第24
页 |
· 研究内容的测定 | 第24-26
页 |
· 植株个体形态的动态变化 | 第24
页 |
· 植株个体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 第24-26
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66
页 |
· 高羊茅单种(G)及混种(GH、GZ)在密度梯度上的竞争动态 | 第26-39
页 |
· 叶宽 | 第26-29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高羊茅叶宽变化动态 | 第26-27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叶宽变化动态 | 第27-29
页 |
· 叶长 | 第29-31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高羊茅叶长变化动态 | 第29-30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叶长变化动态 | 第30-31
页 |
· 根长 | 第31-33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高羊茅根长变化动态 | 第31-32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根长变化动态 | 第32-33
页 |
· 鲜生物量 | 第33-35
页 |
· 相同密度水平下不同组合设计的鲜生物量变化动态 | 第33-34
页 |
· 同一时间下鲜生物量的密度效应 | 第34-35
页 |
· 干生物量 | 第35-38
页 |
· 同等密度水平下不同组合设计干生物量的变化动态 | 第35-36
页 |
· 同一时间下干生物量的密度效应 | 第36-38
页 |
· 小结 | 第38-39
页 |
· 各组合中高羊茅的植株形态变化动态 | 第38
页 |
· 各组合中高羊茅的植株生物量变化动态 | 第38-39
页 |
· 黑麦草单种(HH)及混种(GH、HZ)在密度梯度上的竞争动态 | 第39-52
页 |
· 叶宽 | 第39-41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叶宽差异的比较 | 第39-40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叶宽差异的比较 | 第40-41
页 |
· 叶长 | 第41-43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叶长差异的比较 | 第41-42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叶长差异的比较 | 第42-43
页 |
· 根长 | 第43-46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根长差异的比较 | 第43-44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根长差异的比较 | 第44-46
页 |
· 鲜生物量 | 第46-48
页 |
· 相同密度水平下不同种间设计的鲜生物量变化 | 第46-47
页 |
· 同一时间下鲜生物量的密度效应 | 第47-48
页 |
· 干生物量 | 第48-50
页 |
· 同等密度水平下干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 第48-49
页 |
· 同一时间下干生物量的密度效应 | 第49-50
页 |
· 小结 | 第50-52
页 |
· 各组合中黑麦草的植株形态变化动态 | 第50-51
页 |
· 各组合中黑麦草的植株生物量变化动态 | 第51-52
页 |
· 早熟禾单种(Z)及混种(GZ、HZ)在密度梯度上的竞争动态 | 第52-66
页 |
· 叶宽 | 第52-55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早熟禾叶宽变化动态 | 第52-53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叶宽变化动态 | 第53-55
页 |
· 叶长 | 第55-58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叶长变化动态 | 第55-56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叶长变化动态 | 第56-58
页 |
· 根长 | 第58-60
页 |
·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间设计的根长变化动态 | 第58-59
页 |
· 不同组合在密度梯度上的根长变化动态 | 第59-60
页 |
· 鲜生物量 | 第60-62
页 |
· 相同密度水平下不同种间设计的鲜生物量变化动态 | 第60-61
页 |
· 同一时间下鲜生物量的密度效应 | 第61-62
页 |
· 干生物量 | 第62-65
页 |
· 同等密度水平下干生物量的变化动态 | 第62-63
页 |
· 同一时间下干生物量的密度效应 | 第63-65
页 |
· 小结 | 第65-66
页 |
· 各组合中早熟禾的植株形态变化动态 | 第65
页 |
· 各组合中早熟禾的植株生物量变化动态 | 第65-66
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6-69
页 |
· 结论 | 第66
页 |
· 混种对象和密度都对高羊茅的生长动态产生影响 | 第66
页 |
· 混种对象对黑麦草的生长动态产生影响 | 第66
页 |
· 混种对象和密度都对早熟禾的生长动态产生影响 | 第66
页 |
· 讨论 | 第66-69
页 |
· 种间差异影响竞争动态的复杂性 | 第66-67
页 |
· 密度效应与群落发展的关系 | 第67-68
页 |
· 地上与地下竞争的相关性 | 第68
页 |
· 实验方法的改进 | 第68-69
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9-72
页 |
致谢 | 第72-73
页 |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