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政治效应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6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发展依据 | 第17-25页 | · 关于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相关概述 | 第17-18页 | · "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农民合作组织的政治效应界定 | 第18页 | · 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 马克思列宁主义合作理论 | 第18-19页 | ·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9-20页 | ·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20-21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1-22页 |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第22-23页 | · 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发展的现实依据 | 第23-25页 | ·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 第23-24页 | · 中国正在脱胎成一个公民社会 | 第24页 | · 乡村社会的转型呼唤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 | 第24-25页 | 3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发展现状 | 第25-35页 | · 当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发展的总体状况 | 第25-26页 | · 发挥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有利条件 | 第26-27页 | · 农村政治环境的变化 | 第26页 | · 善于沟通的职能优势 | 第26页 | · 贴近农民大众的优势 | 第26-27页 | · 农民合作意识的增强 | 第27页 | ·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发挥的制约因素 | 第27-35页 | · 农民自身的制约 | 第27-30页 | · 政府行为的制约 | 第30-32页 | · 农民合作组织内部问题的制约 | 第32-33页 | · 法律依据和保护的缺失 | 第33-34页 | ·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的约束 | 第34页 | · 缺乏成功的范例 | 第34-35页 | 4 国外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 日本农协的政治效应 | 第35-36页 | · 美国农协的政治效应 | 第36-37页 | · 国外经验对发展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启示 | 第37-39页 |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政治效应 | 第39-49页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内在统一性 | 第39-40页 | · 农民合作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政治效应 | 第40-49页 | · 培养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推动农村政治社会化 | 第40-42页 | · 推动公民社会发展,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协调 | 第42页 | ·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 第42-44页 | · 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 第44-46页 | · 维护乡村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民主政治发展 | 第46-48页 | ·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民政治地位 | 第48页 | · 拓宽农民获得民主经验的道路,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 | 第48-49页 | 6 关于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政治效应研究需要再思考的几个问题 | 第49-58页 | ·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合法性问题 | 第49-52页 | · "合法性"的界定 | 第49-50页 | ·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合法性 | 第50-52页 | · 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过程中关系的处理问题 | 第52-56页 | · 正确认识农民合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52-54页 | · 正确认识农民合作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 第54-56页 | · 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中应防范的问题 | 第56-58页 | · 可能对"村民自治"和政府权威形成挑战 | 第56-57页 | · 可能形成农村社会既得利益集团 | 第57页 | · 可能演化成"黑帮"、"封建迷信组织" | 第57页 | · 可能成为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的工具 | 第57-58页 | 7 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对策研究 | 第58-70页 | · 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重要性 | 第58-60页 | · 构建全方位的政府支持体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 第60-63页 | · 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村"两委"关系 | 第60-61页 |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发展前提 | 第61-62页 | ·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 | 第62-63页 | · 完善农民合作组织自身内部建设,保证健康发展 | 第63-65页 | ·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 第63-64页 | ·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 第64页 | · 发挥农村精英的作用 | 第64-65页 | · 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对外交流 | 第65页 | · 健全监督体系,防止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异化 | 第65-66页 | · 改进政府监督管理体制 | 第65-66页 | · 加强社会监督 | 第66页 | · 加大媒体监督力度 | 第66页 | ·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夯实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发挥的基础 | 第66-67页 | · 加强农民合作组织中党建工作,坚持党的领导 | 第67-68页 | · 把握好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 第68-70页 | ·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指导思想 | 第68页 | ·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政治效应的基本原则 | 第68-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