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0
页 |
前言 | 第10-12
页 |
一、概念的厘定 | 第12-26
页 |
㈠主体性 | 第12-17
页 |
1. 主体性的含义 | 第12-14
页 |
2. 个体主体性的含义 | 第14-17
页 |
㈡人格与道德人格 | 第17-18
页 |
1. 人格 | 第17-18
页 |
2. 道德人格 | 第18
页 |
㈢主体性道德人格 | 第18-24
页 |
1.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含义 | 第18-19
页 |
2.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基本特征 | 第19-21
页 |
3.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结构 | 第21-24
页 |
㈣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 第24-26
页 |
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理论借鉴 | 第26-38
页 |
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 第26-30
页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现实基础 | 第26-28
页 |
2.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人的物化的抗拒 | 第28-30
页 |
㈡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顺应道德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 第30-32
页 |
㈢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教育理论借鉴 | 第32-38
页 |
三、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实践推进 | 第38-51
页 |
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两个基本方面 | 第38-46
页 |
1. 自主建构是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机制 | 第38-42
页 |
2. 价值引导是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外在保障 | 第42-46
页 |
㈡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 | 第46-51
页 |
1. 直面生活世界中的价值冲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 第46-48
页 |
2. 丰富道德实践活动,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 | 第48-51
页 |
结论 | 第51-52
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
页 |
致谢 | 第54-55
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