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 玉米早熟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2 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开花期的调控 | 第9-11页 |
· 光周期途径(The Photoperiod Pathway) | 第10页 |
· 春化途径(The Vernalization Pathway) | 第10页 |
· 自主途径(The Autonomous Pathway) | 第10-11页 |
· 赤霉素途径(The Gibberellin Pathway) | 第11页 |
3 Dwarf8基因 | 第11-14页 |
4 SCAR、SNP等分子标记 | 第14-22页 |
· SCAR标记 | 第14-15页 |
· SNPs标记 | 第15-22页 |
· SNP的检测方法 | 第16-20页 |
· SNP在植物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20页 |
· 植物SNP的基因型分型 | 第20-21页 |
· 连锁不平衡与关联性分析 | 第21页 |
· 基于SNP等标记的关联分析 | 第21-22页 |
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2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本试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本试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玉米材料 | 第24页 |
· 设备、仪器和试剂 | 第24页 |
· 设备和仪器 | 第24页 |
· 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和统计学软件 | 第24页 |
2 实验室试验操作方法 | 第24-28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4-25页 |
· SCAR试验操作部分 | 第25-26页 |
· SCAR引物的设计 | 第25页 |
· SCAR引物的合成和稀释 | 第25页 |
· SCAR标记的反应体系和条件 | 第25-26页 |
· 电泳分析与记录 | 第26页 |
· DNA产物条带的纯化 | 第26页 |
· SNP检测 | 第26-28页 |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 | 第26-28页 |
· 直接测序法 | 第28页 |
3 田间鉴定试验 | 第28-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播种方法 | 第28页 |
· 田间设计 | 第28页 |
· 调查记载与数据记录 | 第28-29页 |
4 群体结构模型与分析方法 | 第29页 |
5 关联性分析方法 | 第29页 |
6 LD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4页 |
1 根据生育期等表型分析自交系表型多样性 | 第30-31页 |
2 SSR数据群体结构分析 | 第31-37页 |
· 供试材料的群体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 亚群之间的Kullback-Leibler距离 | 第32页 |
· 供试自交系来源于不同种质类群的遗传构成 | 第32-37页 |
3 Dwarf8基因型分析 | 第37-43页 |
· MITE185位点 | 第37-39页 |
· SNP标记试验 | 第39-43页 |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电泳图(1664位点) | 第39-42页 |
· 直接测序法3473(G/T)、3491(G/A)位点 | 第42-43页 |
5 初步关联性分析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1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的可行性 | 第44页 |
2 富含GC碱基的DNA片断的PCR扩增 | 第44-45页 |
3 玉米候选基因功能性SNP的发掘和与表型性状关联性分析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附录 | 第55-68页 |
·Dwarf8基因全序列 | 第55-58页 |
·北京、哈尔滨、三亚三地开花期田间调查表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